正文 第35章 輯二十九 辦法總比問題多(2 / 3)

隻要我們仔細傾聽,世界每天也會教我們該如何生存的。高聲吆喝隻會喪失學習機會,唯有保持聆聽才能獲得更多,看得更深。

10.拒絕獨自享用

有3隻老鼠結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們隻能聞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它們很焦急,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很棒的辦法,就是一隻咬著另一隻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他們取得了共識:大家輪流喝油,有福同享誰也不能獨自享用。

第一隻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隻有這麼一點點,大家輪流喝多不過癮,今天算我運氣好,不如自己喝個痛快。”

夾在中間的第二個老鼠也在想:“下麵的油沒多少,萬一讓第一隻老鼠把油喝光了,我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我幹嗎這麼辛苦地吊在中間讓第一隻老鼠獨自享受呢?我看還是把他放了,幹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

第三隻老鼠則在上麵想:“油是那麼少,等他們兩個吃飽喝足,哪裏還有我的份,倒不如趁這個時候把它們放了,自己跳到缸底喝個飽。”

於是第二隻老鼠狠心地放了第一隻老鼠的尾巴,第三隻老鼠也迅速放了第二隻老鼠的尾巴。他們爭先恐後地跳到缸底,渾身濕透,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加上腳滑缸深,他們再也沒有逃出油缸。

單打獨鬥,隻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樣通常很難成功。真正的強者,講究雙贏,追求團隊合作。

11.去點燃生命之光

有一對老夫婦,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前去拜訪哈佛的校長。

校長的秘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人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地對秘書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很禮貌地說:“校長整天都很忙,恐怕沒時間見你們!”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鍾頭,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但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裏。

秘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非常不情願地同意了。

校長嚴肅地而且心不甘情不願地麵對這對夫婦。

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上過一年學,他很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園裏為他留一個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很可笑,他不耐煩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這裏豈不成了墓園。”

女士解釋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校長仔細地看了一下條紋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裝,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750萬美元。”

這時,這位女士沉默不講話了。校長十分高興,因為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這時隻聽見女士轉向她丈夫說:“隻要750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

就這樣,這對夫婦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一所大學來紀念他們的兒子,這所大學就是後來全球知名的斯坦福大學。

一隻蠟燭不會因點燃另一隻蠟燭而降低自己的亮度,甚至在點燃的瞬間,自己更加輝煌!去點燃生命之光吧,你最終會美夢成真的。

12.相生互旺,相克互損

在一間工具房中,有一些工具聚在一起開會,大夥商量要怎樣去對付一塊堅硬的生鐵。

斧頭首先耀武揚威地說:“讓我來,我可以一下子就把它解決了。”於是斧頭很用力地對著鐵塊砍下去。可是隻有一會兒的工夫,斧頭便鈍了,刃都卷了起來。

“還是讓我來吧!”鋸子信心十足地說。他用鋒利的鋸齒在鐵塊上麵來回地鋸,但是沒有多久,鋸齒都鋸斷了。

這時錘子笑道:“你們真沒用,退到一邊去,讓我來顯顯身手。”於是錘子對鐵塊一陣猛錘猛打,其聲震耳。但錘了好久,錘子的頭也掉了,鐵塊依然無恙。

“我可以試試嗎?”小小的火焰在旁邊請求說。大家都瞧不起他,但還是給他一個機會試試。

小火焰輕輕地盤卷著鐵塊,不停地燒,不停地燒。過了一段時間,在他堅忍的熱力之下,整個鐵塊終於燒紅,過了一會兒,鐵塊開始熔化了。再過一會兒,鐵塊完全熔化了。

萬物相生相克,我們應學會利用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一規律辦事。“相生”互旺,“相克”互損,就看我們如何取舍。

13.讓他三尺有何妨

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桐城的張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時與鄰居發生爭執,彼此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讓,官司打到縣衙裏。張家總管連忙送信給張廷玉,盼望他給縣令寫信通融。

張廷玉見家書後,複詩一首寄回:千裏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總管接信後,深深領會張廷玉和睦禮讓、豁達明理的胸襟,立即讓出三尺地。鄰居看見張家退讓三尺,也隨即後退三尺,兩家不僅化解了訴訟,還為過往行人留下了一條六尺寬的通行巷道,大大地方便了鄰裏鄉親。

量大福大,以寬大的胸懷、禮讓於對方,往往是後福無窮。能真正懂得禮讓的人,人生的道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廣。

14.擦幹淨你的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麵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麵的太太衣服洗不幹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擦幹淨你的窗。別光埋怨別人不幹淨,也許你擦亮眼睛之後才明白:別人身上的問題,恰恰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眼睛有問題啊。

15.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

父子倆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著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隻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16.製定合理的分粥方案

有7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3人的分粥委員會及4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太平均,也隻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7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組織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製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製度。

17.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3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裏。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