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輯二十九 辦法總比問題多(1 / 3)

是人製造出來的問題,人就可以解決,人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肯尼迪

1.如果沒有一條清晰的航線

哲學家漫步於田野中,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齊,猶如用尺子量過一樣。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

老農忙著插秧,頭也不抬,他要哲學家自己插插看。哲學家卷起褲管,喜滋滋地插完了一排秧苗,結果竟慘不忍睹參差不齊。他再次請教老農,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時,眼睛一定要盯住一樣東西。

哲學家照做,不料他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線。

老農問哲學家:“你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

“是啊,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它可是一個大目標啊!”

“水牛邊走邊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著它移動,你想你插的秧苗能不成弧形嗎?”

哲學家恍然大悟。這次,他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為目標,果然插出來的秧苗非常整齊了。

老農並不比哲學家有智慧,但他懂得去比照清晰的目標做事。沒有清晰目標的航船,就永遠沒有一條清晰的航線。沒有一條清晰的航線,又何談抵達終點?

2.死了的人沒有問題

企業家坐在餐廳的角落裏,獨自喝著悶酒。一位熱心人走上去問道:“您有什麼難題不妨說出來,我也許能幫助您。”

企業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我的問題太多了,沒有人能夠幫我的忙。”

這位熱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業家明天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業家依約前往。這位熱心人說:“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企業家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熱心人用車子把企業家帶到荒郊野外的墓地。兩人下了車後,熱心人指著那些墳墓對企業家說:“你看看吧,隻有躺在這裏的人才統統是沒有問題的。”

企業家恍然大悟。

隻有死了的人才沒有問題。成功旅途中隻要有問題,就有成功的希望;隻要敢於正視和解決問題,成功就有可能。

3.學著在腦海中彈鋼琴

一位鋼琴家在戰爭被敵軍俘虜了,他被囚禁在剛好能棲身的籠子裏,一關就是7年。7年過去了,他的身體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周圍的同伴也一個接著一個死亡。可是,他的心中仍充溢著一定活下去的強烈欲望。

戰爭結束後,鋼琴家被遣返回國,開始他新的生活。人們驚奇地發現,他彈鋼琴的造詣和熟練程度不但沒有減退,反而比被俘虜之前還精湛。

原來在被俘虜的那段期間,為了克服極度的恐懼並且鼓勵自己繼續活下去,鋼琴家每天都在腦海中彈鋼琴:所有的動作都與真實的沒有兩樣,7年下來,每一個細節他都記得一清二楚。

你的成功曆程正如你的所思所想。你將來想在生活中實現什麼,你的頭腦現在就要經常出現什麼畫麵。

4.把自己當成做錯事的人

張李兩戶人家緊鄰而居,但是家庭氣氛卻大大不同。張家的人相處其樂融融,生活幸福美滿,而李家的人則經常爭吵,每天都鬧得雞犬不寧。

有一天,李家的人忍不住來問張家的人說:“你們家為什麼從不爭吵?你們和睦相處的秘訣是什麼?”

張家的人回答:“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這一家人都認為自己是做錯事的人,而你們一家人都認為自己是做對事的人。”

一個人經曆一次忍讓,就會獲得一次人生的亮麗;經曆一次寬容,就會打開一道愛的大門。人際交往中,先認錯先禮讓,許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5.隻要把聲音改變一下

烏鴉急促而忙碌地在搬家。鴿子疑惑不解地問:“這樹林不是你的老家嗎?你幹嘛還要再遷徙搬家呢?”烏鴉歎著氣說:“在這個樹林裏,我實在住不下去了,這裏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

鴿子帶著同情的口氣說:“你唱歌的聲音實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維,所以大家都把你當作討厭的人物。其實,你隻要把聲音改變一下,或者閉上嘴巴不要唱歌,在這林子裏,你還是可以住下來的。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叫聲,即使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那裏的人還是照樣會討厭你的。”

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去改變自己。一味地抱怨和逃避隻能是對生命的浪費,對問題的解決沒有絲毫裨益。

6.不等彎腰就飛開

有隻烏鴉教育他的兒子說:“我的孩子,你要特別當心人!他有黑黑的頭、白白的牙齒。如果他向你走來,彎下腰去的話,就是要撿石頭扔你了。這時你要馬上飛開!”

小烏鴉想了想道:“媽媽,不過人是有各種狡計的。所以,你還是叫我不等他彎腰就飛開好。因為誰知道呢,也許他懷裏早就藏了石頭?”

未雨綢繆,別等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再去采取措施。

7從一點點開始

有條小鯉魚還隻是個魚苗,就被漁民捉住了。

“權當充數吧,”漁民看著這抓到手的小鯉魚說,“這也許是今晚盛餐的一個好兆頭,就把你放在魚簍裏吧。”

這條可憐的小鯉魚對漁民說:“我能做成什麼菜呢?還不夠您塞牙縫,把我放了吧。我是罕見的紅色鯉魚的後裔,就讓我在水裏再長長吧,好讓我領略到作為一條魚的快樂,等我長成大魚,隻要您在水邊一個口哨,我就自己跳到您的魚簍裏,那時,還可賣個好價錢。不然的話,您得捉上百十條我這樣的魚,才能夠勉強讓您晚上不餓,那太費神了。聽我的,這真沒多大意思。”

“沒什麼意思?算了吧!”漁民說,“魚啊,你這麼漂亮,還挺會說的,我甚至都想放你回去看你長成大的紅色鯉魚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可你是枉費口舌了,你到油鍋裏去吧,今晚我就會把你油煎了吃掉。”

從一點點開始,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一點一點地積累前進的資本。

8.別在自己小圈子裏沉醉

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遠途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彼此在自己小圈子裏沉醉的人死了,懂得合作的人卻過上了好日子。合作——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它能幫助你克服各種混亂。

9.隻要我們能仔細傾聽

小貓長大了。

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3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要自己去找東西吃。”

小貓惶惑地問媽媽:“媽媽,那我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吧!這幾天夜裏,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梁柱間、陶罐邊,仔細地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梁柱間,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小寶,把魚和牛奶放在冰箱裏,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老公,幫我的忙,把香腸和臘肉掛在梁上,小雞關好,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叨念著自己的孩子:“奶酪、肉鬆、魚幹吃剩了,也不會收好,小貓的鼻子很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

就這樣,小貓每天都很開心,它回家告訴貓媽媽:“媽媽,果然像您說的一樣,隻要我仔細傾聽,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

靠著傾聽別人談話,學習生活的技能,小貓終於成為一隻身手敏捷、肌肉強健的大貓,它後來有了孩子,也是這樣教導孩子的:“仔細地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