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五年,陳文遂出任雲南巡撫,鑒於邊境的嚴重局勢,雖提出“檄諸夷,撫三宣,設將領,築城垣”等十策,但由於朝廷正全力北向而無力南顧,萬曆七年,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基本統一緬甸全境。明萬曆九年,緬王莽應龍死去,其子莽應裏繼承王位。他繼承王位後,繼續竭力向北擴張。
萬曆十年,緬軍襲破幹崖進入姚關;十一年正月,緬軍焚掠施甸,進攻順寧、盞達,所到之處殺掠無算,緬軍甚至深入到順寧府境,窺視騰越、永昌、大理、蒙化、景東等地。雲南地方當局急忙采取行動,對付緬軍入侵。鎮守雲南總兵官沐昌柞從昆明移駐洱海,巡撫都禦史劉世曾也移駐楚雄,調動數萬軍隊,命令參政趙睿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衝、金事楊際熙駐永昌、陸通霄駐趙州,與監軍副使付寵江、忻督參將胡大賓等分道出擊。同時,雲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一起上疏朝廷,請求以南坐營中軍劉綎為騰越遊擊,武尋參將鄧子龍為永昌參將,趕赴前線,全力反擊。在當地土司軍隊的配合下,大破緬軍於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地,殺死耿馬土司罕虔和灣甸州土司景宗真,俘虜景真宗之弟宗材,被稱作攀枝花大捷。
攀枝花大捷後,鄧子龍號的軍隊又收複了灣甸、耿馬。劉綴率領的軍隊長驅直入,逼近隴川。萬曆十二年,劉綎的部隊順利地占領了隴川後,乘勝前進,分兵三路進攻蠻莫,蠻莫土司兵敗投降。接著,劉綎的軍隊又收複了孟養和孟璉。木邦罕鳳、巡西(孟養)思義,都殺了緬甸使者,投歸明王朝。萬曆十二年二月,明軍已收複了被緬軍占領的全部領土,明軍的自衛反擊,以勝利而告結束,東籲王朝的勢力基本上被趕出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廣大地區,叛國投緬的嶽風及其子襄烏被押送北京處死,邊境地區的土司紛紛重新歸順明王朝。
此後,兩國雖然時有摩擦,但隨著緬王莽應裏的統治陷入危機,兩國邊境一度趨於平靜。
在莽應裏統治陷入危機,將注意力一直放在對國內諸侯的控製,朝暹羅(泰國),寮國和曼尼坡王國方向侵略時,莽應裏的弟弟良淵侯卻趁機在北方擴大自己的勢力,並向北擴張,並多次竄入雲南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朱念林是邊看檔案邊搖頭,由於當地甚至連一份詳盡的地圖都沒有,看了半天,光這地名,就讓人暈頭轉向、頭痛不已;還有,父皇對這緬甸到底存的是個什麼心思,自己也是一點底都沒有;自己身邊,此時也沒個可商量的人;那份情報又與緬甸局勢有何關聯……父皇這次,看來是誠心要考驗下自己的真實本領,朱念林托著腮獨自坐在那堆檔案中,不由陷入了沉思……
當天色漸暗,他步出秘檔庫時,果然不出他所料,一個侍者跑過來行了一禮,道:“啟稟太子,皇上在上書房等您過去!”看那樣兒,八成這家夥一直等在那裏。
朱念林微微一笑,整整身上的長袍,點點頭道:“孤知道了,前麵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