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莽:這是《詩探索》編輯部、《讀詩》編輯部、《星星》詩歌理論月刊編輯部、《詩歌月刊》社、《中國詩人》編輯部、《詩歌EMS》周刊編輯部、詩生活網站和詩探索、天問中國新詩會所幾家聯合組織的會議。主題是“新世紀以來中國詩歌生態懇談會”,這個題目準備的時間很長了,去年我們在哈爾濱開上屆會議的時候就開始談這個問題,包括詩探索、天問中國新詩會所成立的原因也與此相關。新世紀以來是詩歌發展的新十年,但也問題叢生,尤其是去年,發生了不少事情,我們認為都屬於中國詩歌的生態問題。

這個議題我們是第一次在會議上提出來,我們覺得很重要,這一年多來,我和洗塵反反複複討論過,他也寫了幾篇文章。中國新詩在變化,對於我們真正希望中國詩歌發展的人而言,感到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嚴重的。

詩壇的很多事情,已經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確實需要這樣一個會議和這樣的一次討論。我們第一個把問題提出來,希望引起詩壇的反響。

今天的發言,每個人應該把自己最想說的話說出來,這個場合是可以暢所欲言的。因為在別的會議上,我們會有所顧忌,有的問題不能說,可能會刺激一些人,可能會有些人不高興。今天在座的都是詩界同人,大家把自己的心裏話說出來,才能向當今的詩壇把我們的姿態亮出來。

時間很緊,下麵從陳超開始。

陳超:我列了一個提綱,關於新世紀以來的詩歌生態,談談我個人的一些零散的觀感和我個人的一些期待。

從生態上看,我把它分為外部和內部。外部主要從詩歌的載體方麵看,新世紀詩歌生態和以前比有很大的變化,從物質條件上看,有明顯改善。最重要的是新世紀這十年,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泛詩歌”氣質的彌漫化。不光是寫詩,人們日常生活中彌漫著一種詩歌氣質,就類似於小資的詩歌語言,這種審美氣質,像幽靈一樣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說大大小小的廣告、短信、影像、電視廣播語言、博客,甚至包括都市廣場的一些標語。而且我覺得最不可能使用詩的載體,比如說大學生、研究生的求職材料,也經常會使用一點兒詩歌。

有人老說詩歌越來越邊緣化,我覺得可以這麼說,但是理解“邊緣化”還有另一個角度,就是它的幽靈化,詩歌幽靈般滲透在生活中,詩歌被分解了。表麵看,泛詩歌的氣質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也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考驗,就是怎麼樣進一步擺脫過度的泛詩歌審美的氣質,增加先鋒詩歌本身的銳利、真實,以及本真的人性內蘊,不能被其他的東西所分解的這樣一個東西。幽靈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喜憂參半的現象。

另外,網絡的普及,也是詩歌生態方麵一個非常大的事,具有那種難以想象的高傳播性、超強的時效性、無限增容性,的確令人瞠目結舌。我注意到不止是網絡載體變了,同時它會自動改寫你所載的內容,所以網絡詩不僅僅是一個載體改變的問題,它自動暗示你,你的讀者可能是怎樣的,它可能會帶來好的或者不好的效應。我們要警惕就像“格雷欣法則”說的,有時候好的東西可能會被大量次的東西湮沒,劣幣驅除良幣。所以我們老說要經受時間檢驗,其實也不一樣,時間有的時候也不一定會自動檢驗一切,它也是有正負效應的。包括我剛才說的詩歌的幽靈化,它也在分解詩歌的銳度、密度,但是它也有好的一點,泛詩歌總比泛麻將強。

另外一個載體方麵的增容改善,民間的也好,體製內也好,各種類型的紙質的詩歌刊物都在增加自己的容量,數量也更多了,而且具體到每份刊物,像辦《下半月》這些,據我所知幾乎所有的詩歌刊物都有下半月。當然,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更成熟的,不僅僅是擴大容量,而是內容更成熟的刊物。天問搞的《讀詩》還是及時趕到的一份刊物,因為現在還是第一期,以後拭目以待,第一期質量還是很好的。

另外一個,詩歌生態還有一個比較熱鬧的,各種體製內的也好,民間的也好,尤其是民間的,各種類型、各懷意味的詩歌評獎、排行榜、十大詩人。我粗粗統計了一下,很多地方都在排十大詩人,把那些重複的去掉,加起來現在已經四十幾個了,包括三十年的各種回顧、詩歌朗誦會、研討會特別多,眼花心亂。一方麵把這個水攪活吧,也有它的好處,但是也會帶來浮躁感,詩人心都張著呢,而詩歌寫作需要某種程度的封閉性。

另外一個,從外部看生態變化,我還注意到專業的詩歌理論批評的刊物也在增多,除了以前已有的那些,包括北大的《新詩評論》,洗塵這邊的《星星》理論刊,各種詩歌理論刊物、評論刊物在增多,包括各種以書代刊,還有各種虛虛實實的詩歌研究中心紛紛掛牌。現在中國的詩歌研究中心特別多,各種詩歌研究基金也開始比較多,包括一些民間的。另外研究生、博士生擴招,培養出來了一大批這樣的專業人才。但是也帶來了一些負麵的東西,就是擴招是受導師的研究能力和視野的限製,有很多選題都是淺層次的重複,有的卻過度開采。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我看到的外部生態還有,不同的年齡段都有活躍的詩人,但是現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和70年代出生的一些詩人,現在是最有活力的,他們的思想和技藝日益穩定、成熟。我發現有一些詩人具有恒久的投身詩歌寫作的期許,有一個專業的雄心壯誌,不像是展覽情性玩兒一把就走的。還有各種的總結詩歌史熱,回首話滄桑。從載體上看我覺得生態還是有活力,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