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達摩就像一枚鱷梨!
有的部分成熟到你無法相信,
但的確好。
其他部位發硬,青澀
沒有多少味道,
取悅那些喜歡熟雞蛋的人。
而皮薄,
巨大而圓潤的籽
在中間,
是你自己的原生自然狀態——
純淨,平穩,
幾乎沒有人劈開過
或者試圖看一下
它是否會生長。
堅硬而滑溜,
看起來好像
應該種植——然而
它衝出
指縫——
逃走了。
岩床
——給瑪莎
雪融化後的池塘溫暖的花崗岩
我們在此紮營,
不想尋找更多的了。
歇息
把大腦交給風。
岩石上,輕輕地傾斜著,
天空和石子,
教我溫柔吧。
差一點兒錯過的觸摸——
一掃而過的目光——
細小的步子——
最終覆蓋硬質地麵的
世界
細雲和薄霧
聚集成石板藍
夏天的陣雨。
茶葉與紫色星光的夜;
新月即將落下,
為什麼需要這樣久
才學會
愛,
我們笑
而後悲傷。
炫目
——給理查和邁可
炫目,誘惑
圖案
陶醉的,顫抖的,
蜜蜂?還是花?為什麼
種子四處移動。
那
自我分裂,分裂,再分裂的種子。
“我們都知道它引向哪裏”
令人眼盲的金色花粉風暴
——穿過它去尋找?
炫目
還有藍色黏土。
“所有的動物,都愛唱歌”
根部在運作。
隱藏著。斯奈德與烏龜島明迪
斯奈德的這十首詩均選自《烏龜島》(Turtle Island,又譯《龜島》),即1975獲得普利策詩歌獎的集子。因為這本詩集的緣故,“烏龜島”在20世紀70年代迅速成為北美洲的代名詞。在加裏·斯奈德的眼裏,北美洲不是歐洲人發現的一塊處女地,而是古老的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土地。加裏·斯奈德使用這個詞,表達了他對古老文明的向往,對北美洲這片大陸生態環境的關注,對人類與野生世界共生存的一種理想。按照他的生態學,地球不是一塊石頭,而是一個生命體,由一個巨大的長壽無疆的烏龜支撐。“烏龜島”的概念來自於土著印第安人的神話,是對北美洲的稱呼。(作為人類學研究者和森林看守人,加裏·斯奈德不僅是從書本上認識印第安文化,而且近距離與印第安人相處過)
斯奈德的名字太響亮了,毋庸介紹。閱讀文本,發現很多與他生活和寫作有關的東西:加利福尼亞(出生地和現居地),俄勒岡(成長的地方之一),西部森林,印第安文化,東方神秘主義,佛教,禪宗,愛,等等。凡是中文讀者比較熟悉的層麵,比如儒家,佛教,禪宗,中國古典詩詞等,我盡量忽略,而去關注其他方麵的影響,以及他與同時代詩人有什麼差異。(西方評論家在談斯奈德時必談的東西,佛教,禪宗,我盡量避開,除非繞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