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這十年,要從這九個方麵投資自己(4)(1 / 2)

計劃始終都是計劃,如果不去做還談何完成計劃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晚上臨睡前躺在床上,下決心明天一定要早起,然後去做某事。結果第二天一早,鬧鍾響了,可是自己看了看外麵天還沒大亮,於是蒙頭繼續睡覺。結果一覺起來,已經是中午了,什麼都做不成了。

所謂的執行力,是指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把想法付諸實踐的能力。對於我們個人來說,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執行力的標準,就是他能不能按照既定目標按時按量地完成任務。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說了沒做,那就等於一切白費。如果不能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那一切都是空話。事實上,是否有執行力,是衡量一個人才的重要標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人才為什麼遠遠少於庸才?那是因為能把自己的想法化成實踐的人並不多,而能夠堅持下去的,就更少了。尤其是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更加缺乏定力和毅力,也就更加需要鍛煉自己的執行力。畢竟,說話人人都會,可是能把說出來的話變成現實的,就不是那麼多了。

執行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促使人們把想法變為現實。比爾·蓋茨的一位同學說,當年比爾·蓋茨邀請我一起退學創建微軟,研究尖端的計算機技術,當時我雖然有想法,但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與他一起做。一直到現在,比爾·蓋茨已經成為了世界首富,可是那位同學還是在大學教書,研究當年那個技術。這就是因為執行力的缺失,讓這兩位曾經的同學發展卻截然不同。

明初的宋濂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困,買不起書,因此就向鄉裏有書的人家借書來抄寫。為了能按時還書,宋濂總是連夜把書抄寫完,第二天還回去。正是因為這種說到做到的精神,讓鄉裏人都喜歡把書借給宋濂,宋濂也因此成了一代文豪。如果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所謂的執行力,就是要說到做到,要把自己說過的話變成現實。項羽小時候看見秦始皇的車駕路過,對自己的叔父說,彼可取而代之。後來他果然推翻了秦王朝,成了西楚霸王。這就是執行力。執行力並不是要你想到就去做,而是要你能有計劃、有條理地把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是計劃如果不去執行,就隻是一張白紙。所以,執行力是每個人都必須培養的能力。可是每個人都有惰性,怎麼樣才能克服惰性培養執行力呢?其實,執行力差的原因一小部分是因為個人能力問題,自己有想法,但是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或者是做了卻跟想象的完全不同。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實現的計劃不完善。

所謂的計劃,並不是一個粗略的概況,而是要將自己計劃要做的事盡量詳細地想好,每一個細節都盡量設想好。這樣,在我們真正動手去做的時候就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了。隻要第一步開個好頭,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會非常簡單了。就像寫文章,隻要大綱列好了,那麼往裏填充內容也就會非常簡單了。

做好計劃,還要把整件事可能涉及的知識或者需要的資源都準備好,這樣就不會在做的時候手忙腳亂,一切按部就班去做,自然也就非常簡單了。

接著,就是要把整件事情可能牽扯到的部門或者人員都妥善地安排好。現代社會,想辦任何事,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和配合。如果在做事之前沒有安排好人員,那麼再好的計劃也是白費。興致勃勃地想要出去旅行,馬上就要走了卻發現計劃好是自駕遊,結果一起去的人沒人會開車——這就是事先沒有計劃好的後果。

做到了以上幾點,執行起一個計劃就非常簡單了。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原來把想法變成現實並不是一件難事,心裏沒有了恐懼,執行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不過,執行力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為過分追求執行力而變成做事不經大腦,想到就去做的人,這樣是非常危險的。在職場中,你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關係到你未來的職業生涯,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我們固然希望能把每一個好的想法付諸實踐,但這與做事不經大腦完全是兩個概念。有執行力的人不但要把計劃變為現實,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在確定一個計劃已經足夠完美之後,才著手去做這件事,而不是腦海中模糊地有了一個想法就立馬上手。這樣做非但不會提高你的執行力,反而會因為莽撞而走彎路甚至是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