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張家口再獲解放(1 / 2)

四、張家口再獲解放

當援救張家口的三十五軍回撤東去之後,由十一兵團司令孫蘭峰負責駐守的張家口當然就危在旦夕了。雖然孫蘭峰曾經誇過海口,說從抗日戰爭時期就開始修築的張家口防禦工事“不亞於萬裏長城”,敵方在15公裏以外無法接近。可是當三十五軍和一○四軍相繼被殲之後,傅作義的嫡係主力就隻剩下了一個軍,這就是在張家口的一○五軍。為了保存這最後的一點力量,隻能作拚死一搏,傅作義命令孫蘭峰和一○五軍軍長袁慶榮想法向察北、綏東突圍,與綏遠的董其武部會合。同時,傅作義還要綏遠的董其武盡可能接應突圍出來的孫蘭峰和袁慶榮。用一句俗語說,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死馬當成活馬醫”。

張家口城中守軍的最高指揮官是十一兵團的司令官孫蘭峰,但是十一兵團是一個空架子,其下的主要部隊就隻有一個一○五軍,所以軍事上的指揮實際上是由袁慶榮說了算。袁慶榮一見到傅作義的電令,沒有任何遲疑就作出決定:立即突圍。原因很簡單,一○五軍已經被困很久了,如果不突圍,就隻有被消滅。

這時,我包圍張家口的三兵團部隊仍然在按照中央軍委對張家口“圍而不打”的意圖將張家口緊緊包圍著。兵團領導在接受了中央軍委就一縱一旅擅自調整陣地以至讓三十五軍得以向東溜掉的嚴厲批評之後,一方麵向中央作了檢討,承擔了責任,一方麵對全部隊進行了嚴格教育,要求全部隊切實做好包圍張家口敵人的各個環節,絕不能再出現任何差錯。特別是要防止敵人可能的突圍,如果敵人敢於突圍,必須在短期內將突圍的敵人徹底消滅。

為了防止敵人的突圍,在張家口城外已形成了三道嚴密的包圍圈:

第一道包圍圈是三兵團的三個縱隊,即一縱、二縱和六縱,全都擺在張家口城外的陣地上;第二道包圍圈是北嶽軍區和內蒙古騎兵師的部隊,擺在稍遠一點的張北、康保和商都一線的重要據點上;第三道包圍圈是原來也屬於三兵團的晉綏八縱和晉綏軍區的地方部隊,擺在集寧、豐鎮和卓資山一線的重要據點上。雖然我軍對張家口的敵人已經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毛澤東為了能對張家口的敵人完全有把握地加以全殲,又把才消滅了安春山一○四軍的東野四縱調了過來。12月20日,東野四縱在司令員吳克華和政委莫文驊的率領下趕到了宣化,也參加到了三兵團的第一道包圍序列之中,使包圍張家口的力量大大增強。

作為包圍張家口前線的最高指揮員,楊成武對敵人可能的最後掙紮作了仔細的分析,他斷定當三十五軍被殲後一○五軍必然要拚死突圍,而且很可能是從北邊或西邊這兩個方向突圍,因為這兩個方向是逃往綏遠的最佳道路,而此時隻有綏遠才是敵人唯一可以逃生的地區。根據這種判斷,他把二縱放在了西邊,六縱放在了西北邊,一縱和東野四縱一部放在了東北邊,東野四縱的主力則放在了南邊,做好了對付敵人突圍的各種準備。楊武成自己的指揮部則由原來的大洋河南岸的左衛向前推進,擺到了城西北的西太平山山上。在這裏,可以清楚地看到張家口城區的動向,特別是穿城而過已經結了冰的大洋河和位於城北兩山之間、城樓高聳的大境門。

說起來也真是天意安排似的,就在東野四縱進入陣地的第二天,即12月22日夜間,張家口城中的敵人開始試探性突圍。袁慶榮命令他的二五九師向北邊的大境門作試探性進攻,對圍城的解放軍作一番火力偵察,如果能打開一條出路,就把全部力量壓上去。為了保密,袁慶榮沒有將這一計劃告訴除少數部下之外的任何人,連張家口的警備司令靳書科也不知道。袁慶榮對外人都說是一次對外圍敵人的掃蕩。

二五九師在試探性進攻中較為順利,當天夜裏就向前走了好幾公裏。12月23日清晨,孫蘭峰和袁慶榮就決定帶著一○五軍全部向大境門方向突圍。為了迷惑我軍的注意力,同時又以兩個騎兵旅向西突圍。這兩個騎兵旅在明白了袁慶榮是在犧牲他們以保全一○五軍之後,就大罵袁慶榮不是玩意,再加之他們又受到我二縱的強大阻擊,就全部退了回來,也擁入了出大境門向北走的大部隊之中。加上保安團等其他地方部隊,還有若幹官員、商人也帶著家屬出逃,大境門外頓時變得人喊馬叫,車流如潮。這其中,敵人突圍出城的步、騎、炮兵共有5萬多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