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協商之後並經上級批準的綏遠領導機關的主要負責人是:
綏遠軍政委員會主席傅作義,副主席高克林、烏蘭夫、董其武、孫蘭峰,秘書長王克俊。
綏遠省軍區司令員傅作義,政委薄一波(兼),副司令員烏蘭夫、董其武、姚哲、孫蘭峰,副政委高克林、楊葉彬、王克俊。
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董其武,副主席楊植霖、奎璧、孫蘭峰。
華北局和華北軍區還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做出決定,綏遠境內的部隊,除原來屬於鄧寶珊的二十二軍等部調往西北之外,共編為三十六軍和三十七軍兩個軍和騎兵第四師,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
從上述的人事安排上可以充分看出。“綏遠方式”的特點,就是在通過若幹努力之後,把原來國民黨在綏遠的各種力量盡一切可能發動起來,讓他們在接受教育改造的同時,在新中國的大家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一方式,用不多的代價將一個舊綏遠變成了人民的新綏遠,大大減少了戰爭的損失,保全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又為革命隊伍增加了很大的一批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改編之後的三十六軍和三十七軍在整訓之中,發現了拒絕改造、拒不接受教育的劉萬春、鄂友三、張樸等人的嚴重問題(劉萬春曾派人到香港與國民黨的特務機關聯係,還帶回了國民黨的委任狀),在堅決清除了這一小撮死心塌地為國民黨殉葬的反動分子之後,部隊的政治教育進行得相當順利。1950年,這兩個軍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兵團,仍然由董其武任司令員,高克林任政委,被中央軍委列入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部隊。毛澤東在看到二十三兵團黨委所寫的整訓總結報告之後,十分高興,特地批轉給傅作義:
宜生兄:
二十三兵團最近情況報告一份,送上,請審閱,閱後請予以擲還。二十三兵團進步如此之大且快,可為慶賀!
中國人民誌願軍二十三兵團在董其武的率領下,於1951年9月9日入朝參戰,為保衛遠東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新貢獻,受到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朝鮮政府的多次獎勵。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兵團首長董其武、高克林、姚哲、邊章五、王克俊、裴周玉六人朝鮮自由獨立二級勳章。1952年從朝鮮回國後,二十三兵團除兩個師改編為基建工程兵外,其餘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九軍,董其武仍然擔任軍長。
董其武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8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曆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