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戰還是和平(1 / 2)

一、內戰還是和平

1945年8月,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偉大勝利。當民族矛盾得到緩和之時,國內階級矛盾卻日趨尖銳。中國共產黨力主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蔣介石政權卻堅持獨裁“統一”,妄圖把中國共產黨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著近100萬平方公裏土地和一億以上人口的解放區,有著100萬以上的正規軍和220多萬民兵的人民軍隊一口吞掉。雖然毛澤東主席以大智大勇的態度親自去重慶與蔣介石談判,並簽訂了關於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可是,一心要發動內戰的蔣介石根本就沒有打算要執行這個協定。《雙十協定》墨跡未幹,國民黨軍隊就開始向我解放區發動進攻。在一係列進攻被粉碎之後,美國政府表示願意出麵調停內戰,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對華政策聲明,宣稱“中國內戰要停止,國民黨一黨專政要結束”。杜魯門決定派二戰名將、美國前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來華進行調處。1946年1月,國共雙方達成了停戰協定,並由中共代表周恩來、蔣方代表張群和美方代表馬歇爾組成了三人委員會。

為了調處在各地已經多次出現的衝突,在三人委員會之下成立了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作為辦事機構。軍調部設立在北京協和醫院,三方參加工作的主要人員是:

美國方麵:美國駐華大使館代辦羅伯遜為委員,海斯凱為參謀長,史勞斯為秘書。

中共方麵: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為委員,羅瑞卿為參謀長,耿飆為副參謀長,黃華為秘書。

國民黨方麵:國防部第二廳廳長兼軍統局局長鄭介民為委員,蔡文治為副委員兼參謀長,唐保黃為秘書。

為了爭取和平民主,也為了有效認真地與對方進行有理有節的鬥爭,確保我方的利益不受損失,中共中央還派出了一大批精兵強將參加軍調處的工作,如伍修權、張愛萍、宋時輪、章文晉、韓敘、龔澎、王光美等。

也就在停戰協定簽訂的同時,根據《雙十協定》達成的協議,由中國各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也於1946年1月10日在重慶召開,中國共產黨派出了七位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吳玉章、陸定一、鄧穎超。在中共代表的努力下,在全國人民熱盼和平的壓力下,政協會議通過的五項決議是有利於和平建國,而不利於蔣介石的反動統治的。

停戰協定的簽署,軍調部的成立,特別是政協會的召開,在當時很多人都感到和平有可能實現,內戰有可能避免。曆史進入了一個撲朔迷離的時期。

中國共產黨是不願意再打內戰的。中國共產黨在時刻準備著擊退敵人進犯的同時,也在認真對待和履行政協決議,爭取走和平建國之路,甚至在為可能出現的聯合政府做準備。為此,中共中央曾經擬定了參加聯合政府的成員名單(毛澤東、林伯渠、吳玉章、周恩來、劉少奇、張聞天等八人),考慮了將中共中央機關由延安遷往江蘇清江浦(淮陰)。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向黨內發出《關於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指示》,指示說:“從此中國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雖然一定還要經過許多曲折的道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