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統帥部和千軍萬馬(2 / 3)

1948年5月8日,鑒於中原地區幾個解放區已經連成一片,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原軍區,原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中原野戰軍,野戰軍首長由軍區首長兼任。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副司令員陳毅(仍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和政委)、李先念、鄧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中原野戰軍下轄7個主力縱隊:

一縱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

二縱司令員陳再道,政委王維綱。

三縱司令員陳錫聯,政委彭濤。

四縱司令員陳賡,政委謝富治。

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政委杜義德。

九縱司令員秦基偉,政委李成芳。

十一縱司令員王秉璋,政委張霖之。

1947年1月25日,根據中央軍委決定,原新四軍、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的番號撤銷,統一整編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華東野戰軍下轄12個主力縱隊。1947年8月,華東野戰軍曾經分為以陳毅、粟裕為首的外線兵團和以許世友、譚震林為首的內線兵團。

1948年3月,華東野戰軍先後被編為四個兵團,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是年5月,陳毅到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任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工作由粟裕代理),第一副司令員粟裕,第一副政委譚震林,第二副政委粟裕,第三副政委宋任窮,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當時的四個兵團是:

第一兵團(又稱粟裕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粟裕,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葉飛,第二副政委金明,參謀長張震。一兵團之下轄三個主力縱隊:

一縱司令員和政委由葉飛兼任。

四縱司令員陶勇,政委王集成。

六縱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

第二兵團(又稱山東兵團或許譚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兼),副司令員王建安,參謀長李迎希,政治部主任謝有法。二兵團之下轄三個主力縱隊:

七縱司令員成鈞,政委趙啟民。

九縱司令員聶鳳智,政委劉浩天。

十三縱司令員周誌堅,政委廖海光。

第三兵團(又稱陳唐兵團,在中原作戰時曾歸劉鄧指揮)司令員陳士榘,政委唐亮,其下轄三個主力縱隊:

三縱司令員孫繼先,政委丁秋生。

八縱司令員張仁初,政委王一半。

十縱司令員宋時輪,政委劉培善。

第四兵團(又稱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政委陳丕顯,副政委吉洛(即姬鵬飛),參謀長覃健,政治部主任張凱。其下轄三個主力縱隊:

二縱司令員滕海清,政委康誌強。

十一縱司令員胡炳雲,政委張藩。

十二縱司令員謝振華,政委李幹輝。

在東北的東北野戰軍前身是我黨到東北之後創建的東北人民自治軍和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1日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一般都稱為東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林彪,副司令員呂正操、周保中、蕭勁光,副政委羅榮桓、高崗、陳雲、李富春,參謀長劉亞樓,政治部主任譚政。東北野戰軍的規模比較大,除了有12個主力縱隊之外,還有11個獨立師、15個軍區的地方部隊以及炮兵縱隊和鐵道兵縱隊。為了便於指揮,還組建了兩個前方指揮所(秋天就改組為兩個兵團司令部,一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政委蕭華,副司令員陳伯鈞,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解方;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黃克誠,副司令員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劉道生,參謀長黃誌勇)。當時的12個主力縱隊是:

一縱司令員李天佑,政委梁必業。

二縱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

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

四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

五縱司令員萬毅,政委劉興元。

六縱司令員黃永勝,政委賴傳珠。

七縱司令員鄧華,政委吳富善。

八縱司令員段蘇權,政委邱會作。

九縱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中權。

十縱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

十一縱司令員賀晉年,政委陳仁麒。

十二縱司令員鍾偉,政委袁升平。

這個時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有280萬大軍,在兩年中已經與蔣介石的各種部隊交了手、過了招,無論是蔣家的第一嫡係胡宗南部,還是蔣家的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都被我軍殲滅了;各種各樣的美式裝備,我軍也都領教過了;石家莊、洛陽、開封、臨汾、四平等設防堅固的城市,也被我軍攻克了;蔣介石的全麵進攻和重點進攻,也都被我軍擊潰了,這些都表明我軍的戰鬥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軍戰鬥力的提高,除了部隊的增多、經驗的豐富、裝備的改善、解放區的擴大、解放區人民的支援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央軍委領導下,我軍采取包括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在內的軍隊內部建設方麵的一係列重要措施,對於加強我軍的自身建設,提高我軍的素質,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早在抗日戰爭剛結束之時,中央軍委就考慮到了如何盡快改變由於抗日戰爭的具體情況所形成的長期分散遊擊狀態,做出了《關於目前軍隊編製的決定》,迅速編組野戰兵團,並對野戰兵團的編製與配備作了具體的規定。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練兵的指示》,嚴格要求各部隊“立即下令全軍練兵,上級督促檢查,將此看成決定勝負的關鍵之一”;“軍事上練三大技術(按:射擊、投彈、刺殺),練攻城、守城、夜戰;政治上提高戰勝頑軍保衛解放區之決心與信心”。到1946年6月,全軍就組建成了27個野戰縱隊及6個野戰旅。

1947年10月,毛澤東在陝北佳縣的神泉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寫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因為宣言是在10月10日發布的,當時通稱為《雙十宣言》。宣言與蔣介石提出的口號“打到延安去,活捉毛澤東”針鋒相對,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與《雙十宣言》同時發布的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口號》《關於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楊家溝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即有名的“十二月會議”上,毛澤東在著名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提出了對我軍作戰極為重要的十大軍事原則,這就是: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三)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

(四)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麵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五)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六)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

(七)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八)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九)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十)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盡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1948年1月30日,毛澤東起草的黨內指示《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

向全軍發布;3月7日,毛澤東起草的黨內指示《評西北大捷兼評解放軍的新式整軍》向全軍發布。

在中央一係列指示的指引下,各個解放區的部隊從1947年冬天到1948年夏天的戰鬥間隙裏,進行了新式整軍。整軍的主要方式是發動大家控訴舊社會和反動派給貧苦民眾帶來的種種痛苦,啟發和提高大家誓死推翻反動統治的階級覺悟,然後在此基礎上展開查階級、查工作、查鬥誌的三查運動。在運動中對覺悟高、表現好的進行表揚,對有各種問題的進行批評幫助。這種通過啟發覺悟而激發鬥誌的自我教育運動,是我黨進行部隊思想工作的優良傳統,是土地革命時期《古田會議決議》的繼續和發展,對提高部隊戰鬥力有著極大的作用。正如毛澤東所說:“這樣就使部隊萬眾一心,大家想辦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這樣的軍隊,將是無敵於天下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