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蔣介石在兩難之中(1 / 2)

六、蔣介石在兩難之中

毛澤東和林彪在反複爭論東北該怎麼打,最後統一了意見,形成了方案,戰役即將打響。

蔣介石和衛立煌也在反複爭論,不過他們爭論與上述的爭論不同,他們爭論的是東北該怎麼守。最後是爭論無法統一,永遠處於兩難之中。

我東北野戰軍的力量日益強大,必將對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發起更為強大的進攻,這一點在國民黨的軍政人員中,是誰也不會懷疑的。在這一問題上,蔣介石集團沒有分歧。但是,如何對付目前的局麵,他們的分歧很大,一些人主張守,一些人主張撤。主張守的,當然是在以“為黨國效忠”之類的言辭來為可能打敗的後果作掩護,這類言論很容易聽到。主張撤的,則因可能受到膽小怕死之類的指責,所以很少有人敢於公開說出來。不過也有人敢說,但不是國民黨的大員,而是比國民黨的大員更有權威的美軍駐華顧問團團長巴大維,他在1948年3月正式向蔣介石提出建議,應當放棄東北,主力部隊從東北撤出來。他說:

“深信繼續固守被孤立的滿洲城市是徒勞無益的。沈陽和長春兩座孤城不能永無止境地由空運供給。”

對於這種意見,蔣介石當然是經過了認真考慮的,他也明白這種意見的充分合理性。不過對蔣介石來說,這個在軍事家眼中完全正確的意見,在政治策略上卻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在當時有幾種政治因素在強烈地影響著蔣介石的決策:

(一)蔣介石正在忙於召開“國民大會”,忙於“行憲”,他要實現他的“中華民國總統”夢。無論是在中國人麵前,還是在他看來更為重要的美國人麵前,他都要保持一個有權威、有能力、有把握、有信心的形象。這時美國已經出現了中國“需要有感召力的領袖,而這似乎是蔣委員長所不能做到的”的議論。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想繼續在中國保持獨裁者的地位,要能順利當上總統,就一定不能放棄東北。

(二)美國的大選即將開始,這對蔣介石也有很大影響。幾年來美國的杜魯門政府雖然給了蔣介石不少援助,但是杜魯門政府對蔣介石有很多不滿,經常對蔣介石有所指責並發出了若幹讓蔣介石感到難堪的指令。為此,蔣介石派出以陳立夫為首的“道德重整委員會”到美國花了很大力氣在各界展開活動,希望民主黨的杜魯門政府下台,共和黨的候選人杜威能夠上台。他如果在這時放棄東北,無論是杜魯門留任還是杜威上台,對他都沒有任何好處。

(三)從軍事上看,如果放棄東北,東北野戰軍的幾十萬大軍必然入關,這對關內戰場就是一個極大的壓力,讓華北和中原告急。而如果東北隻要沈陽、長春能守住,就可以拖住幾十萬東北野戰軍入關。

正是從上述考慮出發,蔣介石是無論如何也得在一段時期內守住沈陽和長春,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但是他也很清楚,東北野戰軍真要大打起來,東北是守不住的,他已陷在東北的若幹精銳遲早是要完蛋的,所以他又時時在設法要保住他在軍事力量上的這一點本錢。因此,在對東北戰局的指揮上,隻要有可能,他就想法把他的主力部隊往華北靠,往華北調。總而言之,蔣介石在對東北戰局的考慮上已經陷入欲守不能,欲撤不可的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