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磨刀
1948年10月7日,林彪和羅榮桓等東野總部首長來到了近幾個月來一直讓他們關注的錦州,登上了北郊的帽兒山山頂。
麵對著錦州城的堅固建築和防禦工事,林彪又想起了打四平的教訓。雖然東北野戰軍的主力二縱、三縱、六縱、七縱、八縱、九縱都來了,林彪手中不缺兵力。但是,麵對具備堅固防禦工事的這座城市該如何打攻堅,成了林彪考慮的頭等大事。這時林彪認真回顧了幾天前打義縣的情況。
義縣位於錦州以北約50公裏,是錦州北邊的屏障。在軍事家的眼中,對於“欲守東北,必守錦州;欲守錦州,必守義縣”的古訓是不會有任何爭議的。國民黨軍隊的九十三軍暫編二十師的7000多人在此防守。九十三軍是滇軍的老部隊,二十師是美械裝備師,戰鬥力不弱。國民黨軍隊早就在義縣原有城牆的基礎上修築了堅固工事,特別是地堡群是用鋼軌或巨大的木材修築的,修成後國民黨軍隊曾用火炮進行自測,合格後方才驗收。在地堡群外麵,還挖掘了深和寬各為3米的壕溝。所以,打義縣並不容易。
1948年9月12日,我軍包圍了義縣,17日夜發動進攻。進攻義縣的是我東野三縱和二縱五師的主力,還有炮縱的炮火支援,統由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指揮。我軍一開始就猛衝猛打,可是在敵人堅固的據點和強大的火力麵前效果並不大。兩天後改為逐點進攻,就是先用炮火轟擊敵人據點,使之喪失強火力,然後用輕重機槍壓製兩側據點的火力,再用步兵攻占中間的據點。這樣打法進度也不快。最後韓先楚接受了二縱五師參謀長汪洋的建議,改為大挖交通溝,五師用了14個小時,就挖成了總長7300米的五條交通溝。兩個晝夜之後,就把交通溝挖到了義縣西南敵人陣地麵前,最近的隻有100多米。然後把平射炮從交通溝中推到陣地最前方,對準敵人的地堡,一炮解決一個。敵軍組織部隊出擊,又被交通溝中的我軍火力打得抬不起頭。敵二十師一團團長趙振華說:“這一手確實構成了守軍的致命威脅。……師長王世高曾召集團長以上的人到西南城牆上觀察勢態,研究對策,團長們也想不出好辦法。我也曾召集可以離開陣地的軍官,深入下層研究對策,但大家也隻是麵麵相覷,想不出一個可行的辦法。”就這樣,守衛義縣的敵軍堅固工事被我軍一層一層地剝去,最後城牆也被我炮縱的炮火轟垮,義縣終於被我攻克,守軍二十師官兵7000多人被殲滅或做了俘虜。
林彪在向三縱、二縱、炮縱仔細了解了攻克義縣的經驗之後,對攻克錦州也做出了大挖交通溝的決定。就在10月7日,林彪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一)每個師需以6個營的兵力(2/3的兵力)全部用於挖交通溝,隻留下擔任尖刀的部隊在後麵進行充分的突擊準備。絕不可隻依靠少數部隊挖交通溝。
(二)挖交通溝時,要有不怕傷亡、不怕疲勞的精神,大膽進至距敵五六十米處,沿途擺開,由前向後挖,前後同時挖。
(三)每個師要挖五條或三條交通溝。
(四)每條溝須高寬各一米五。
(五)挖溝時先須以臥倒姿勢挖臥溝,然後逐漸挖成站溝。要不怕疲勞,隻要我肯挖交通溝,則不管敵火如何激烈,工事如何堅固,都將使其喪失作用。
(六)以上指示必須堅決執行,不可懶散怕疲勞不執行。
今後東北全軍的基本任務是攻大城市,故各部須在此次挖溝中,在思想上與作風上,打下堅固基礎。這樣,今後作戰就增加了重大的必勝因素。
林彪這個命令堅決而具體,各部隊立即執行。攻城的大軍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工兵部隊,從農村參軍的戰士挖起溝來得心應手,進度極快,一個夜晚就可以把交通溝挖到敵人的陣地前。後來的事實證明,林彪的這一決定是正確的,縱橫在戰場上的交通溝在攻堅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軍對錦州外圍的攻擊是從9月12日由二兵團開始的,南下的各縱隊到達之後,陸續按東野總部的命令對外圍各陣地進行掃蕩。在戰鬥中,有的表現極為出色,也有的出現了若幹問題。在總攻開始之前,東野總部對各方麵情況進行了總結,對較為嚴重的問題做了處理。為了讓大家吸取教訓,保證決戰的順利進行,10月8日,林彪向當時正在作戰的各部隊發出了以下的情況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