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一百一十三節
蘇秦為聯合五國抗秦,奔波好些日子了。除了齊、楚反反複複,蘇秦所到之處,無不讚成聯合抗秦。而今楚國名存實亡,如再不給秦國一點顏色看看,秦將倍加目無中原。讓它養成氣勢,就難辦了。
蘇秦將想法告訴王益,王益說:“要攻秦,就要立即動手。”
蘇秦說:“眼下秦擄了楚王,逼降了楚國,士氣正旺,此時攻秦,未必有利。”
王益說:“秦軍士氣大振,隻是一方麵。同時,也會輕視別國,以為都像楚軍那樣不堪一擊;再說,秦連連作戰,已疲憊不堪,若幾國同時出兵,秦國多處受敵,就會自顧不暇,聯軍取勝無疑。”
商議已定,王益領蘇秦入宮見襄王。襄王立即召見公孫衍、公孫侈兄弟商議。公孫衍、公孫侈兄弟一致認為,如再不給秦迎頭痛擊,中原將不會再有安寧的日子。梁國緊挨秦國,動輒在邊界動手動腳。秦國人借打獵之機,射殺梁國戍邊將士;隻要戍邊將士還擊,馬上大舉進攻。伊闕一戰,梁國先後失去華陰、韓城、曲沃等地。襄王痛恨秦國,巴不得尋得機會,聯合更多中原國家,狠狠教訓秦國一頓。襄王當即表示:隻要能狠狠地教訓秦國,在所不惜。
蘇秦得了襄王的話,和王益一同赴趙。這時,武靈王已去世兩年,由長子趙何繼位,號惠文王。廉頗雖然能征善戰,但到底是六十開外的人了,不能老讓他衝鋒陷陣。李牧是一員虎將,也善謀略,但畢竟勢單力薄。文臣有藺相如,卻沒人幫襯。齊焉、子相雖然深得莊周教益,尚不足以擔當大任。武靈王去世後一年,惠文王深感手下缺乏能臣良將。到處發榜,廣招賢能。費了大力,得趙奢入趙。趙奢不但武功高強,還善於領軍打仗。伊闕一戰,損失將士無數。惠文王耿耿於懷,發誓非報此仇不可。
王益帶蘇秦先找同門師兄弟齊焉和子相,說明來意。齊焉、子相和蘇秦、王益一起覲見惠文王,蘇秦說明來意,惠文王拊掌說:“機會終於來了!”
齊焉、子相協助惠文王做發兵準備,王益陪同蘇秦去韓國都城新鄭。
韓襄王病故三年,韓咎即位,號厘王。蘇秦轉述梁、趙的打算,韓咎興奮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說:“秦賊占我上黨及西北五城,此仇不報,誓不為人!隻是伊闕一戰,聯軍吃了大虧,韓失去一員大將。此次伐秦,不能不倍加小心。”
王益說:“伊闕一戰,敗在主帥公孫喜私心太重,他不顧全局,隻顧梁軍,正好為樗裏子、白起所用。此次出兵,非選好主帥不可。”
厘王讚賞王益的想法,說:“如此,韓將盡其所能,出兵殺秦。如果能說服燕出兵更好。”
蘇秦說:“大王請放心,這事由蘇秦去辦。”
厘王說:“本王專候蘇大人佳音。”
蘇秦當即修書一封,交與快馬,星夜奔赴燕國。
蘇秦這一趟遊說,順應了中原各國君主、謀士的意願和民心,議定除了齊、楚,其餘四國君主盡快到達邯鄲,秘密商議攻秦大計。諸國之中,秦國暗探最厲害,這樣大的舉動,這些人很容易得知。如秦有了防備,則極難成功。惠文王為了這事,傷透了神。齊焉見他悶悶不樂,說:“大王一定是為一件事發愁。”
惠文王喜歡齊焉、子相,卻不喜歡他倆由於出稀奇古怪點子,累累見效而得意忘形。惠文王成心敲打敲打他倆,說:“說說看,說對了有賞,說錯了可要罰。”
齊焉說:“是怕秦的暗探把消息探去,事情就白做了。”
惠文王沒說齊焉說對沒有,隻問:“如果真的如卿所說,有何辦法保密?”
齊焉說:“上次我們弄了個把戲,明裏平平靜靜,暗中準備,蒙了樗裏子、白起,秦軍攻趙,吃了大虧;這一次眾君主在邯鄲商議,幹脆大張旗鼓,秦必定以為是假的,不加防備,而後星夜分幾路突然進兵,打他個暈頭轉向,可獲大勝。”
惠文王不敢輕信,問子相,子相也說了一番和齊焉類似的話,惠文王不動聲色,問:“卿是不是和齊焉商議過?”
一句話,問得子相愣了神,說:“這些天,微臣和齊焉沒有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