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策略篇(5)(1 / 3)

對此,我們來引用一個商業談判的實例:內蒙古某市的郵電部門經人介紹與北京一家通信技術公司合作共建

無線尋呼台。內蒙的談判代表是個60歲上下的老手,言談顯得頗為內行,

且慢條斯理、不急不躁。北京的代表是公司老板,一個20歲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雙方一開談就在價格上展開了反複的較量。內蒙古方用種種理由拚命壓價,但壓的幅度又恰到好處,令北京老板有食"雞肋"的感覺。若同意內蒙古方的意見,則這筆交易對京方來說則"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於是,京方老板還是耐著性子與對方周旋,渴望在其他方麵有所突破。可是對方一直不讓步。又經過幾個回合的談判,京方老板漸漸耐不住性子了,麵露不快之色。此時,內蒙的談判副手忽然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個設備維護的問題,京方老板頓感有一線光明,便立即給對方一個很滿意的答複。於是,那位副手當著京方老板的麵向他的上司說:"如果他們在設備維護、售後服務上能與我們合作得好的話,您看在價格上是不是"""很快,京方代表便在價格上得到了一個令其滿意的承諾,但同時也不得不接受了具體得近乎苛刻的售後服務的合同條款。

事後,京方老板自我解嘲地對別人說:"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對方太狡猾。"

原來,內蒙方並不在乎建尋呼台的造價及各種設備的費用有多少,隻要不高得離譜就好商量。但由於內蒙方的代表深知京方提供的某幾種設備質量水平較低,不願承擔設備維護責任。若在談判一開始就強調設備維護、售後服務的話,很可能把人家嚇跑或者在討價還價中得不到更多保證。於

是內蒙方采用了"聲東擊西"的辦法,先在價格上增加籌碼,給對方施加壓力,然後突然放鬆,把籌碼從價格上撤下轉移到售後服務上。由於京方費盡力氣好容易贏得價格的"得勝",極為珍惜,為了保住這一"成果",便在輕鬆、得意之餘在售後服務上一再讓步,一直讓到同意這樣的合同條款:"乙方(北京××通信技術開發公司,負責培訓甲方(內蒙古方)的BP機維修人員,全部費用由乙方承擔"。

因此,我們在談判中,一旦發現對方采用"聲東擊西"之策略,必須有對付的策略,即東來東擋、西來西擋;兵來兵擋、將來將擋。持高度警惕,及早識破對方的伎倆,以便沉著應戰。

兵不厭詐兵不厭詐也是"稻草人"的策略,即以假當真。按國際慣例來講,在

交易中主張光明正大。但自古以來又有"無商不奸"的說法。在實際商業行為中,純粹的老實人的確很難遇到。商人亦如兵家,不使詐幾乎無法生存。在商業談判中,所有的內容都可以說是實話與謊言的混和體。彼此從始至終都在那裏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地試探對方,以至到了談判成交簽協議時還提心吊膽。由此可見,在商業中,任何買賣隻能公平地做,但不能平等。隻要不強迫,雙方自願就是公平。運用該策略,使對方不知真假,意誌動搖,使談判按自己設計的方向發展。因此,在商業談判中,既要會"使詐",又要會識"詐",尤其是識"詐"更為重要。現代商業的迅速發展,商業經濟的繁榮,人們觀念的變化,處處都可能有詐,理應時刻提防,並認真加以識別:

有下列特征者可能有詐:(1)談判時,對方的目光與你對視的時間很短且首先避開。(2)與你交談時卻頻頻麵向你身旁的副手,(3)談判時對方幹咳的次數較多,且頻繁吸煙喝茶。(4)笑容不自然。

(5)談話口誤較多。(6)談話抓耳撓腮,不知所措。

"要什麼有什麼"者可能有詐侃爺最愛講"要什麼有什麼",而事實上往往"要什麼沒什麼。"如:甲從乙那裏聽說他能搞到鋁合金,便與丙吹噓能搞到鋁合金,丙曾對乙說過能搞到鋁合金,就馬上告訴乙:"你要的鋁合金已經搞到手了。"甲再對丙說"十分仗義"者可能有詐在談判中,如果對方在與你建立私人關係上特別上心,有關生意的內容總往你個人利益上扯,張口就講處處為你著想。如遇到此種一人,你不警惕的話,很有可能被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