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蟬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誌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莊子·達生》

不知現在的小朋友有沒有粘過蟬玩。就是將一根長竹竿頭上糊上漿糊或者蜘蛛網,在夏天的樹上找到吱吱叫的蟬,把杆子伸過去粘住。這是個頗為好玩的遊戲,但並沒有那麼容易粘到——你經常無法對準蟬,或者動作太大把蟬嚇跑。

孔丘有一天出去玩,也看到了一個粘蟬的老頭。隻見此人用竹竿粘蟬就好像撿東西一樣,一戳一個準。孔丘覺得很厲害。

順口誇一句孔丘,實在人啊……很多人各方麵的水平都比孔丘差遠了(這我真不是吹的,孔丘人高馬大,能騎馬,會射箭,懂好幾種樂器,還能做會計,當真是能文能武,而且長的帥,知名交際花都要潛規則他),但這些人看到一個粘蟬的老頭,即使他粘的再好,也決不屑於誇獎甚至在心裏佩服對方一下。他們隻會酸酸的說:“哧,奇技淫巧,有什麼用處!”然後就走開了。還在上學的同學們一定要在長輩和老師中識別出這類人來,然後學會忽視他們的建議。

接著說孔丘,他見老頭粘蟬,心中佩服,就上去搭話,問他是怎麼粘的這麼好的。

老頭見他態度好,就跟他吹起來:“我最開始在竹竿上頂兩個石頭蛋子,練到能頂著不落下來,粘蟬就已經很不容易失手了。練到能頂三個的時候,就基本是十拿九穩了。當我能把五個石頭壘起來放在竹竿頂上的時候,我就完全控製竹竿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天地之大,萬物至多,但此時我的精神全部集中在竹竿上,眼中隻有蟬的翅膀,又怎麼會失敗呢?”

孔子讚美到:“心誌專一,精神凝聚到一點,這樣的境界,就好像這老人粘蟬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