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不屈的蘇武(1 / 1)

堅強不屈的蘇武

古往今來,不畏強權、不懼惡勢力,能堅守崇高民族氣節的人很多,蘇武正是其中的典範之一。

蘇武,字子卿,西漢人。他的父親蘇建,是西漢著名的將領。受父親影響,蘇武從小就立誌報國。

公元前100年,為安撫剛即位的匈奴單於,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完成出使任務後,蘇武準備返回中原複命。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匈奴突然發生內亂,蘇武被無辜牽連,被扣押下來。

原來,蘇武的副使張勝參加了這次內亂,連帶著蘇武也脫不了幹係。當蘇武因為此事被審問時,他深感自己辜負了大漢朝廷所托,有損大漢的尊嚴,便揮劍自刎。還好搶救及時,才救回了一命。

單於見蘇武視死如歸,非常佩服,想借機逼蘇武背叛漢朝,留為己用。於是他派丁零王衛律前去勸降。

衛律派人把蘇武押到帳前,先是殺雞儆猴,當著蘇武的麵殺了一名參加內亂的將領,企圖威嚇蘇武。但是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蘇武絲毫沒有被嚇倒。

見這招不管用,衛律又心生一計,直接揮劍朝蘇武刺去。蘇武見寒光閃閃,仰了仰脖頸,反而向劍刃湊了過去,雙眼緊盯衛律,毫無懼色。

劍還沒有挨到蘇武的皮毛,衛律就慌了。他從蘇武堅定的眼神中看出,蘇武至死也不會屈服的。於是他忙收住劍,哈哈笑了起來:“蘇兄,真英傑啊!以前衛律孤身離開中原,投靠匈奴,單於厚待我,不但封我為王,還賜給我數萬的奴仆和漫山的牛羊,這樣禮賢下士的明主,哪裏去找呢?何不趁機投靠他?單於對你異常器重,若是你降了,今後也必定擁有這些權勢和財富。”

蘇武見衛律威逼不成,又來利誘,對他的話嗤之以鼻,斬釘截鐵地說:“奴仆、牛羊都是身外之物,擁有再多,也隻能享用百年;辱沒了名節,卻要遺臭萬年!”

衛律利誘不成,反倒遭到蘇武的諷刺,心裏大為惱火,就把他押到單於那裏。

單於見勸說蘇武無用,但又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他。於是,他將蘇武發配到人跡罕至的北海(今貝加爾湖),讓他在那裏放羊,卻不給他任何食物。他對蘇武說:“哪天公羊生下了小羊,你才可以回來。”蘇武知道單於故意為難自己,沒有爭辯,他要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決心。

初夏的北海,水草豐茂,蘇武在湖邊搭了一間低矮的石屋,他就在湖邊牧羊。北海邊的野菜很多,餓了,蘇武就挖野菜充饑。但是嚴冬很快來臨。在北海,幾乎半年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積雪厚厚地壓在屋頂上,似欲將石屋壓垮。

蘇武全然不顧這些。白天,他忍饑挨餓,想盡辦法尋找食物。他循著雪地上野鼠的足跡,找到洞穴,挖出裏麵的堅果和野草種子充饑。夜晚,凜冽的風從牆縫裏吹進石屋,刺骨冰寒,呼出的氣體似乎都要冰凍起來。蘇武縮在石屋的角落裏,披著羊皮身體依然冰冷,但他忠於大漢王朝的心卻永遠是熱的。

一天天一夜夜,蘇武無論在哪裏,手中都握著代表漢朝使臣的旄節。年複一年,就這樣,旄節棒上的犛牛尾毛都掉光了,他還是緊握著,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堅強地活著,一定要回到中原。”憑著這種堅定的信念,蘇武從死亡的邊緣一次次走了過來。

春去秋來,一晃十九年過去了。公元前81年,匈奴內亂,一分為三,再也沒有能力與中原抗衡,隻得向漢朝求和。為了顯示誠意,匈奴將漢朝的使臣全部放歸中原。蘇武也被放了回來。

蘇武出使時,正值壯年,而當他重新回到漢朝時,早已白發蒼蒼。當他帶著那根旄節回到朝廷時,滿朝文武都被感動了。他用自己十九年堅韌不拔的信念和精神,威武不屈、富貴不移的民族氣節,實踐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