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衛青

自秦以來,中原邊境經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以擅長大範圍機動和騎兵作戰而聞名,他們時常燒殺擄掠中原邊境,而麵對這樣的局麵,西漢初期的統治者卻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是寄希望於和親來換取一時的安寧。

執政不久的漢武帝劉徹,憑借著“文景之治”積累下的巨大財富,開始強勢改變西漢初年定下的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戰爭,而衛青正是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

衛青是皇後衛子夫的弟弟,出身貧賤,從小在平陽公主府上做騎奴。他聰明好學,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興兵南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分派四路大軍出塞迎擊匈奴,並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領騎兵一萬人,從上穀郡出發,深入匈奴腹地,痛擊匈奴。

九月的塞外,秋高氣爽,草肥馬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寬闊遼遠。衛青帶領著一萬騎兵,浩浩蕩蕩出發了。邊塞居民久受匈奴騷擾和掠奪,終於等到朝廷出兵反擊,都歡呼雀躍,夾道歡送。

衛青首次出征,除了興奮,當然還有點緊張不安。他騎在馬上,行進在隊伍當中,邊走邊想:雖然對匈奴人的強悍凶猛早有耳聞,但真的就像那些大臣們講得那樣可怕嗎?真的就無法戰勝匈奴人嗎?衛青雖然不知道自己即將麵對的戰爭會怎麼樣,但他心底很清楚:縱然戰敗舍身成仁,他也絕不會做個膽小的懦夫,更不會投降匈奴人。

陣陣北風吹過,衛青的頭腦變得十分冷靜,他眼望著遠方,塞外的草原遼闊無邊,蔚藍的天空上一隻雄鷹正在翱翔。忽然,雄鷹一個俯衝,眨眼的工夫就抓住一隻兔子迅速起飛。衛青恍然大悟:這隻雄鷹不正是在教我如何對付匈奴人嗎?我的部隊要像這隻雄鷹一樣,一旦發現獵物便迅速出擊,戰鬥結束後快速離開,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反擊的機會……想到這裏,衛青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底氣十足。

大軍行進了數日,沒遇到匈奴的大部隊,隻和幾小股匈奴部落交戰,並取勝。從俘虜口中得知,再往西行進約一天的路程,就是匈奴人的腹地——龍城,一個匈奴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衛青馬上召集眾校尉和副將來到自己帳中商議下一步的計劃。他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龍城是匈奴人祭祖、祭天的地方,僅駐紮了一千多人,而且這個地方沒有重兵把守,如果突然襲擊龍城,必能打他個措手不及,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頓時議論紛紛。看到大家七嘴八舌,有讚同的,也有反對的,決議不下,衛青果斷地站起身來,對眾將道:“就這樣決定,戰敗我自會向皇上請罪,請各位無須多慮。”

衛青又道:“此次出征,關係著邊境百姓的福祉,也關乎我大漢的顏麵,皇上十分重視。匈奴人雖然強悍凶猛,但我等也並非膽小懦弱之人,前麵幾次交戰就是最好的例子!”衛青頓了頓,看著大家,接著說,“你們離家別子,隨我出征到這荒漠之地,和匈奴人浴血奮戰,衛青感激不盡。隻要大家奮勇殺敵,我自當稟告皇上,為各位請功!”

“願為將軍效力!”眾將異口同聲道。

“好!傳令下去,準備開拔!”

淩晨時分,大軍開始向龍城進發。衛青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不出所料,還在睡夢中的匈奴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七百餘人。天亮時分,打掃戰場,收拾停當,衛青帶著自己的大軍開始回撤到漢境。

經此一役,衛青不僅名聲大振,而且還積累了對匈奴作戰的經驗,總結出了獨特的戰術。自此以後,衛青在對匈奴作戰中六戰六捷,無一敗績,威震大漠。最後的漠北之戰,衛青和外甥霍去病聯手,徹底打垮了匈奴主力,使其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實力覬覦中原。衛青也因此被曆代兵家所敬仰和崇拜,成為名垂千古的偉大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