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從戎的班超(1 / 1)

投筆從戎的班超

在中國光輝燦爛的曆史長河中,父子皆為名人、名將的有很多,其中東漢的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了。班彪和班固在中國史學上的成就已是有口皆碑,而班超雖然沒有繼承父兄的衣缽,卻在西域立功,同樣被炎黃子孫銘記於心。

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前往都城洛陽任職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哥哥到了洛陽。當時哥哥的薪水微薄,為了減輕負擔,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寫文書。

抄書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但班超卻將這份工作看作一種鍛煉,不僅可以磨煉自己的意誌,還可以博覽群書。正是憑借這種驚人的意誌,班超在書海中領略並學習到前人的謀略和智慧,為他以後立功西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一次,班超在官府裏抄書,實在是抄累了,就站起身來,把毛筆丟到一邊,感歎道:“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像張騫那樣,在萬裏之外建功立業,揚大漢國威,報效國家。”

周圍的人聽了,譏笑他:“一個天天抄抄寫寫的書生,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還想萬裏封侯、加官晉爵?真是異想天開啊!”

班超聽了,不加理會。他知道,隻要自己心存誌向,並付諸實踐,就一定能成功。恰逢朝廷出兵攻打匈奴,班超決定投筆從戎,去實現自己胸中的大誌。

公元73年,班超跟隨大將軍竇固抗擊匈奴。在蒲類海一戰中,班超獨當一麵,有勇有謀,帶兵攻下了伊吾。這一戰,不僅讓班超一舉成名,也贏得了竇固的賞識。竇固認為班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決定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目的是重新建立和西域各國的聯係,聯合起來抗擊匈奴。

這是一個艱巨而又困難的任務,且不說通往西域的道路充滿了重重險阻,還得時刻提防匈奴人。可班固全然不顧,他滿懷著一腔熱血,隻帶了三十六人,便和郭恂一起上路了。

他們先來到鄯善國。鄯善王聽說是大漢派來的使臣,非常高興,親自出來迎接,並派專人接待他們。不料,過了幾天,鄯善王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對待班超一行態度冷淡。大家都十分納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唯獨班超早就洞察出事情的真相。

班固給大家分析道:“鄯善王的態度逆轉,說明一定有匈奴的使者來了。鄯善王想和大漢結交,但又害怕大漢實力不夠,不能夠保護他們。依我看,鄯善王現在一定正在權衡利弊呢。”

大家一聽,大驚失色。班超揮揮手,讓大家冷靜下來:“大家少安毋躁,這隻是我的一種猜測。我們現在需要弄清楚事情,然後再采取行動。”於是班固馬上找來鄯善國的接待人員,假裝什麼都知道了,漫不經心地問道:“匈奴的使者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住在哪裏呀?”接待人員愣住了,大驚失色,以為班超什麼都知道了,隻好老老實實地告訴了他匈奴人的住所。

班超當機立斷,把接待人員軟禁起來,以免他走漏了風聲。隨即,班超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故意激將道:“我們不遠萬裏來到這裏,就是想建立功勳,成就大業。不料匈奴人也來到這裏。如果鄯善王把我們交給匈奴人,我們可怎麼辦呀?”

大家一聽,麵麵相覷。班超接著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隻有乘著月黑風高,對匈奴人發起突然攻擊,把他們全都消滅。這樣才能保全我們,也才能逼鄯善王和大漢聯合。”眾人聽了,紛紛表示願意聽從班超的安排。

等天色完全暗了下來,班超帶領眾人直奔匈奴人的營地。他安排十個人帶著鼓繞到匈奴人營地後麵,二十個人帶著兵器埋伏在大門兩旁,自己和剩下的人則負責放火。一時間,火隨風起,擂鼓震天。匈奴人被突如其來的大火和鼓聲嚇得不知所措,亂作一團,很快就被班超等人消滅。

鄯善王知道後,害怕極了。不料班超對他和顏悅色,並曉之以理,好言勸慰他歸附漢朝。鄯善王這才放心,欣然同意和漢朝共同抵禦匈奴。

正是憑借這種謀略和勇氣,班超屢立戰功,使得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附了漢朝,促進了民族融合,實現了立功異域的抱負。班超以其傳奇的一生,彪炳史冊,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