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在成都主城區的中心地帶,有3個挨得很近的呈三角形分布的老牌商圈,它們被稱作成都商圈的“鐵三角”。
組成“鐵三角”的3個成員是:春熙路商圈、鹽市口商圈、騾馬市商圈。
這3個商圈,又構成了成都心髒更大的一個黃金商圈。3個商圈的商業建築麵積均在20萬平方米左右,光是春熙路商圈每年上交的稅收就達3億元,且逐年穩步提升。
春熙路商圈、鹽市口商圈,一前一後,是粘貼在東大街上的兩個金桶。
每個商圈都有屬於自己的脈,順著脈絡走,你就靠譜,你就入圈。
蜚聲全國的春熙路商圈
春熙路是成都最繁華的商業街,也是中國內地最知名的商業街之一,由春熙東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4條步行街組成。同時,春熙路通常被作為以其為中心的春熙路商圈的簡稱。春熙路商圈是指總府路以南、上東大街以北、紅星路以西、鹽市口以東的約0.4平方公裏地帶的統稱,同時還包含鄰近的總府路、東大街、科甲巷、紅星路各一部分。
春熙路商圈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老商業區。早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春熙路建成後不久就已是商店林立,繼而與東大街、勸業場組成當時成都最繁華的商圈。
民國期間,春熙路形成了江浙、北京、四川三方勢力“割據”的格局。北京幫以金銀首飾、珠寶玉器古玩、參茸燕窩、名貴藥材、京派商品為主打,如達仁堂、德仁堂、同仁堂等。江浙幫以鍾表眼鏡、洋廣百貨、服裝皮鞋、上海圖書為“殺手鐧”,如亨德利、亨達利、精益、國泰、美琪、商務印書館、正中書局等。四川幫則以絲綢錦緞、著名小吃、浴室戲院等本土特產為優勢,如衡興、新興、華勝、漱泉、詩婢家、龍抄手、三益公戲院、浴室茶樓等。此外,春熙路也是金融業的“矽穀”,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明銀行、市民銀行、大川股東銀行、成都市銀行、寶成銀樓、西鳳銀樓、鳳祥銀樓等都曾在這裏搶灘占點。
新中國成立,“破四舊”運動開始後,1966年8月24日,春熙路被改名為“反帝路”。街上所有沾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色彩的店名都被更改——張鴨子改為支農飯店,夫妻肺片改為創新飲食部,新上海照相館改為紅衛相館,賴湯圓改為成都湯圓等。
著名詩人流沙河回憶說:“春熙路在50年代後期,即1956年以後,政策突然放寬,這裏隨之繁榮起來。最大的標誌是寄賣行的生意極好,書店也很繁榮。到60年代前期,仍然很繁榮,客流密集,人氣十足,很多從外縣來買東西的,都要到春熙路。特別是日用百貨,檔次比較高的都彙集於此。整整十來年,春熙路都是成都最繁華的地帶。60年代後期‘文革’來了,春熙路才蕭條下來。”
改革開放之後春熙路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華,80年代初辟為步行街,其商圈在90年代初期就擁有了太平洋百貨(春熙店)、友誼廣場、東風商貿廣場、商業場、蜀都大廈、文化大樓、服裝大樓、一百商場、春南商場、成都鞋店、亨達利鍾表、精益眼鏡行、照相器材店、天成金銀珠寶、工藝品商場、協盛隆、新華書店、古籍書店、市人民銀行、省工商銀行、龍抄手餐廳等。1993年落戶春熙路的太平洋百貨春熙店,是最早進入成都的外資百貨。
1992年9月12日,“春熙路夜市”開張。2001年4月24日,“春熙路夜市”取消,成都市和錦江區斥資1.8億元對春熙路進行了一期改造。次年改造竣工後,花崗石與仿古地磚鋪就的春熙路老街又煥發出全新的活力,繼續代表並引領著成都的娛樂、休閑時尚。改造後的春熙路街南北長360米,東西長240米,街寬22米,拓寬後的中山廣場已近10畝。
2002年3月19日,春熙路商圈西側一地塊拍賣了1520萬元/畝的天價!很快,商家熱捧的新春熙路商圈被提高了入圈門檻。有關方麵根據形勢對春熙路商圈業態進行了調整。春熙路商圈被細分為“精品一條街”、“休閑個性一條街”、“餐飲一條街”和圍繞中山廣場形成的商貿中心區,所有賣“吼貨”和經營低檔貨的商家在調整中被迫將口岸讓出,另擇他地。
此商圈商店密布,客流如潮,經久不衰,80多年來一直都是成都最繁茂的購物核心區域。
如今,在鍾水餃、賴湯圓、夫妻肺片、韓包子、龍抄手等眾多屬於中華老字號的成都名小吃都聚集在這個商圈的同時,商圈也圈住了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哈根達斯、曼聯餐吧等快餐店和眾多的咖啡廳、茶館。
春熙路上的亨得利鍾表、精益眼鏡、成都工美商場等百年老店與太平洋百貨、王府井和伊藤洋華堂等百貨新貴交相輝映,繁榮著春熙路的商圈形象。
春熙路現擁有商家300餘家,品牌專賣店60餘家,平均每天客流量30萬人次,節假日最高竟達50萬人次。春熙路商圈及周邊地區聚集了上萬平方米的商場12家,2008年銷售額達82億元。僅太平洋百貨春熙店、伊藤洋華堂春熙店和王府井百貨三大商場的年銷售額就近40億元,普通品牌專賣店單日銷售額最高可達幾十萬元。
成都王府井百貨於1999年開業,是王府井百貨集團對外投資項目中最大、業績最好的門店之一,穩居成都百貨行業單店業績第一的寶座。王府井商城建築麵積5.2萬平方米。
太平洋百貨是最早進入成都的外資百貨,定位為大眾化中高檔百貨,將化妝品、服裝作為主打,目標消費者以16~45歲的女性為主,是一家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多元化百貨商場。
伊藤洋華堂1997年入駐成都,目前已有春熙店、雙楠店、錦華店、建設店等4家門店。2008年,伊藤洋華堂業績達到29億元,連續5年榮獲成都市納稅百強稱號。伊藤洋華堂不斷地從各地導入最前沿的新商品和最時尚的生活方式,並致力打造具有幸福感的賣場。
伊勢丹百貨營業麵積達3.5萬平方米,主要定位於18~35歲的消費群體。場內伊氏風格的日歐精致品牌琳琅滿目,品牌總數達到500餘個,不僅帶來了眾多國際品牌,還引進大量“日本原味”的店中店,包括歌行燈日式料理、菊水拉麵、摩佳美容等。值得一提的是,伊勢丹百貨開設有女性小尺碼服裝專區,以及世界著名高檔兒童服裝品牌專賣場。
從80年前的富人天堂到現在的流行百貨聚集地,春熙路完成了從單一的商業街區到一個具有城際輻射力的商圈的裂變過程,春熙路代表著成都一種不老的商業脈動,不但成為本地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西南第一街”,也吸引了無數外地觀光客。他們逛成都商業區,一定繞不過春熙路,正如去上海繞不過南京路,去北京繞不過西單、王府井。
近年來,春熙路商圈進一步將紅星路步行街、東大街、大慈寺片區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謀求自己的霸主地位。雖然該商圈內的土地已是捉襟見肘,但是商業地產的開發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紫薇銀座、春熙時代、時代廣場、科甲大廈、第三地等。據了解,春熙路及紅星路片區的改建將采用以大型購物中心為主,娛樂、商業綜合體為發展趨勢的布局。
東錦江街、江南館街的整治改造,地鐵2號線的開通運行,以及鐵獅門、銀石廣場等商業綜合體的建成,傳統春熙路商圈正一步步地向東擴展。建成後的成都國際金融中心,也將使春熙路商圈和大慈寺文化保護片區實現無縫鏈接。百年春熙,正在從“街”到“圈”不斷拓展發展空間,致力成為西南業態最豐富的商業高地。
華麗轉身的鹽市口商圈
鹽市口商圈地盤範圍大致是人民南路、新光華街、大業路、西東大街、交通路、人民東路、人民中路、東禦街沿逆時針方向的一個合圍,包括鹽市口、順城街、青年路、染房街、梨花街、賓隆街等。
鹽市口南由西東大街北折,北抵東禦街東口,長90米。因清代為鹽市,故此得名。西東大街東頭街口舊時為魚市所在,稱魚市口,後來此路段主要是銷售布綢衣料的聚集區。春熙路建成後,衣料業務漸衰。安樂寺銀錢市場和50年代後“中心菜市場”也曾在這片土地上吆喝過生意。舊時遍布洗染衣綢作坊的染房街,90年代曾被市民呼為“市中心的荷花池”。50年代改建出的人民商場,眨眼間便在這裏傲踞成都了50多年。
如果在2009年3月前把上述這幾個市場稱作鹽市口商圈的商脈也未嚐不可,但這以後,人民商場二期工地考古發掘出的“一座漢代大型廊橋遺址”顯示,因清光緒年間設官鹽和鹽業交易市場而得名的鹽市口一帶,其市區中心地位和繁華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漢代。
20世紀90年代初設在這裏的商場、商店有:人民商場、百貨大樓、紅旗商場、交電大樓、物資大廈、日雜商場、五金商場、川金珠寶、銀河商場、自行車專業商店等。還有從鹽市口到玉帶橋長達1.3公裏的地下商業街——天座商城,以及青年路工業品攤區和染房街小商品市場。西南影都、錦城藝術宮、電話電報大樓、四川省展覽館、銀河王朝大酒店、玉泉大酒店、成都小吃城也在這個區域。其中,人民商場和紅旗商場是成都市乃至中國西部最大的工業品和副食品商場,在國內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鹽市口,這個麵積1.04平方公裏的商圈,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新世界百貨、茂業百貨、仁和春天百貨、摩爾百盛、成都百貨大樓(正建)、美美力誠等集中式商業為主的中高檔核心時尚商圈。摩爾百盛時尚廣場已經入駐了家樂福、摩爾百盛和萬達國際影城3家主力門店。
美美力誠百貨川信店和天一店均落戶在鹽市口商圈人民南路,兩店秉承“精致的、個性化的、滿足的精品主義”經營理念,成功地引進國際奢侈品售賣概念,其貨品與國際潮流並駕齊驅,使顧客在成都即可親身感受國際最前沿的時尚流行資訊。
新世界百貨囊括了中環廣場負1樓至5樓,營業規模達3萬平方米,配有停車位200餘個,以專業的品牌服飾為主打,其服飾類品牌多、選擇性廣,以適應20~35歲的目標消費人群。他們提出“精致時尚,品質生活”的經營口號,每月11日為VIP回饋日,其時將為近萬名VIP顧客推出獨享活動和別具一格的沙龍活動。
摩爾百盛坐擁天府廣場黃金口岸,營業麵積5萬多平方米,並配有近5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他們喊出了“做成都人的家庭商場”口號,主要依靠以“顧客導向”的企業文化、差別化的市場定位,為顧客提供便利而舒適的購物環境和時尚、實惠的商品。摩爾百盛公司總經理黃誌強表示:希望以時尚、特色的購物環境和購物組合來吸引消費者。
茂業百貨的前身是人民商場鹽市口店,2008年更名為茂業百貨。隨著店名的更易,茂業百貨定位為走精品時尚的中高端路線,致力使各樓層已有的品牌更加時尚而精致,實現傳統百貨向現代流行百貨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