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晉升前的各種準備(2)(1 / 2)

“大王您之所以敢指斥我毛遂,是倚仗著楚國的強大,現在,您在十步之內,倚仗楚國的強大是沒有用處的。您大王的性命就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再強大,也保不了您的性命。……白起這小子,率領秦兵第一仗就取了鄢地;接著又燒毀了夷陵。第三仗攻打邯鄲,是準備搶占並侮辱我們趙國的先王之地。這個百世大仇,趙國自然感到羞愧,但是接下來的就是楚國,而不是趙國了。”楚王說:“是,是,正如先生所說。我準備率領國內全部兵力去救趙國。”毛遂聽後說:“取雞狗的血來!”然後他自己捧著銅盆,跪著移到楚王麵前,說:“大王您應當喝下這盆血,以表示決心救趙國。

接下去的是我們的平原君,再接下去的人是毛遂。”於是左手提著盤盆,右手招呼其餘19人在堂下喝下了這些血。說:“你們這些人碌碌無為,事情是否成功是由人來決定的。”楚趙簽約後平原君和毛遂一行回到趙國,平原君誇獎毛遂說:“毛遂先生出使楚國一趟,使趙國的威望大增。”於是,將毛遂當作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這樣,楚國的將軍申春君、魏國的信陵君,都率兵前來救趙國,在邯鄲將秦軍打得大敗。毛遂作為平原君的食客,在尋常的時候,並沒有表現自己,無聲無息,但從不抱怨自己的命運,從不發牢騷,而是自甘淡漠,遭人白眼也無所謂,因為他知道他比這些人強,隻是不到表現的時候。現在是到趙國生死悠關的時候了,隻挑選出19人,兩且毛遂知道,這幫人很有可能辦不成什麼事情,因此才自薦,而誇下海口。這個關頭,在別人從沒有認識自己才能的時候,當然就不能再謙虛,否則一定不成,豈不失失去了一個絕好的建功立業機會,豈不喪失了對於主人的仁義?所以,如果在平時,或者人家請毛遂去,毛遂可能會謙趲一番這就是時勢不同而應有不同的處理法,終於,一慣密而不露的毛遂完成了不朽的大業。毛遂自薦是下屬晉升的一條可行方法,特別是對那些滿腹經綸、飽讀詩書,卻懷才不遇的人,更應該在機會來臨時毛遂自薦、以謀取成功。畢竟,我們是生活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之中,光靠.別人指路還不行,別人可以幫你一時,卻不能幫你一輩子,所以就得學會如何去表現自己,去推銷自己,這樣才有機會出人頭地。在我們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裏,隻要你有真才實學,會有很多機會讓你去自我推薦。如很多工廠、企業、公司、機關實行的招標、招聘,就是“毛遂自薦”的好機會。在改革大潮中,有真才實幹的人,隻要你敢於表現自己,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職業,實現自己的價值。“毛遂自薦”表現的是積極大膽的進取精神,靠得是自己的大膽;,在同等條件下,自薦者要想被別人所接受,就要用你的膽識和勇氣作敲門磚。俗話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過分謙虛,那麼你一輩子隻能永遠默默無聞。小李和小楊同樣是某大學的高材生,湊巧的是同時分配到一個效益不佳的廠,平時兩人表現都很好,領導對他們倆印象都不錯。當領導準備讓他們中一個去當-個車間主任時,小李毛遂自薦願意前往,而小楊雖然也很想去,不過他還是希望等領導讓他去,結果這個車間主任由小李當了。如果小楊也毛遂自薦,那麼,至少還有—個和小李公平競爭的機會。當然,毛遂自薦也不是病急亂投醫,它應有章有法,不失陣腳。一般來說,運用此法時應有兩個條件:第一,時機,即自薦者首先要把握好時機。古人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於任何人來說,機會都要靠自已尋找。這就需要你平時留心搜信息,如報紙上的各種招聘廣告,像哪家公司中有空缺,哪個單位有人要調走等等。這些信息向你提供的就是機會,抓住了它,你也就找到了成功的途徑。第二,實力。即自薦者要有一定的能力。人的成功固然需要機遇,但僅有機會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以實力為後盾。否則,那怕你再有膽識和勇氣也隻以能是空談。因此每個求職就業者都應學得一身本事,到時候才能指點江山。

4.招聘錄用

通過實行公開招聘招徠人才,這種做法由於具有公開性,可以廣泛篩選,並且有比較明確的責任和權利義務關係,因此是很有生命力的。

在我國,這種作法已經越來越普遍,甚至國家機關也開始實行對工作人員的招聘。招聘錄用製度是一種把責、權、利結合起來,並且加以明確規定的做法。通過應聘而獲得錄用和晉升的機會,對於追求晉升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比較好地體現了公平競爭,避免了繁瑣的手續,排除了複雜的關係,對於領導個人的愛好、偏見沒有很大的依賴性。但是這種做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受到招聘單位在學曆、經曆、年齡等方麵的限製。有’的人明明有實際能力,但是由於學曆不夠,沒有應聘資格;也有的人基礎素質十分良好,但是由於沒有從事該項工作的專門經曆,也不在應聘之列。同時,由於權利義務關係裏規定了一定的時間限製,在此期間是不能夠中止合同的,因此應聘者應該慎重考慮、審時度勢,不要因一處應聘而失落了其它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