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締造雙贏:成功,並不隻是打敗對手(1 / 3)

許多人把對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消滅對手而後快。其實,換個思路想一下,擁有對手是一件可喜的事,對手既是我們的挑戰者,也是我們的激勵者。對手促使我們進取,對手幫助我們更上一層樓,使我們更快地走向成功。因此,我們要感謝對手,並能夠與對手締造雙贏。

換種觀念看待對手

我們從來對對手都是一種消極對抗的眼光,如果換一種觀念,事情就遠遠不是那樣。

對手是什麼?有人說,對手是要戰勝的對象,要想盡辦法擊垮他;有人說,對手是競爭的夥伴,要在競爭中共同發展;有人說,對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體現自身的價值。

看待對手,我們需要改變那種狹隘的思路。對手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是陪伴你走過一生的夥伴,是你生活中的精彩,也是助你成功的橋梁。沒有他,你將孤獨地度過;沒有他,你的一生將如同缺少了鹽,淡而無味;沒有他,你的能力將無從鍛煉,以至難登成功的殿堂。

在生物鏈中,狼是羊的天敵,沒有狼這個對手,羊群就麵臨著災難。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繁殖能力與奔跑能力大相徑庭。通過觀察發現繁殖力強、奔跑速度快的東岸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天天生活在一種“競爭氛圍”中,它們為了生存,反而越活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為它們缺少天敵,沒有生存的競爭壓力。人也同樣如此,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裏奚他們哪一個不是經過種種磨難,麵對過強有力的對手,才能成名於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就是我們要不斷尋找對手的原因。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想讓平淡的生活激蕩出一些清亮亮、藍盈盈的波浪,就請找一個對手吧!對手就像朋友一樣,不會自動出現,需要我們用心去找。當然不能像泰森一樣,為了找個敵手,而大揮拳頭,然後氣喘籲籲地逃離現場。

首先,我們應該衡量自己的能力,估計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對手——既不太弱,以免輕而易舉的戰勝;又不能太強,使得自己沒信心,一下就敗下陣來。然後勇敢麵對他,不要怯懦,用理智的頭腦、強健的體魄與之較量。但是最後不要打倒他,因為我們的目標不在一時的成功,而是永久的進步。這樣才能有助於我們能力的提升。

體育賽場是激烈競爭的典型舞台,然而,卻有那麼多體育健兒能夠正確看待對手,從而不僅獲得成功,而且傳為曆史佳話。

花樣遊泳,這個被人們稱為“水上芭蕾”的運動項目,自列入奧運會的比賽後,就為奧運會的競技運動又增添了一朵奇葩,花樣遊泳也就更富有生命力。

美國的科斯蒂和路易茲兩人以和諧一致和優美的造型動作,贏得了雙人花樣遊泳冠軍。路易茲還獲得了單人花樣遊泳的另一枚金牌。這兩位並非同胞姐妹的選手,出生年月相同,都是21歲,身高都是1.60米,體重都是53公斤,人們稱她們是“異母同胞胎”。然而科斯蒂是一位金發碧眼的女郎,路易茲卻是溫文爾雅膚淺黑的“碧波仙子”。10年前,她們就開始搭檔結成泳伴,她們既是對手又是戰友。兩人每天都在比賽,彼此之間是對手,但在雙人項目中,她倆又能協調配合,儼然一人。

在乒乓球舞台上,瓦爾德內爾對孔令輝來說就是個很好的對手。從比他大十多歲的瓦爾德內爾的身上,孔令輝學到了許多,促使他很快成為世界乒壇的巨星。孔令輝得到冠軍後,說:“我要感謝瓦爾德內爾,是他促使我進步,我要感謝對手。”

是呀,對手不是敵手,對手的存在能夠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讓我們正視自己的長短,能夠讓我們不斷超越自己獲得更多的資本以取得更大的發展。在與品德才學都能堪稱一流的對手過招時,我們能夠豐富見識,磨礪意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洗禮,受到人格的熏陶。所以我們要感謝對手,因為真正的對手是我們的老師,真正的對手是我們的鏡子,真正的對手是我們拚命奮鬥的目標,正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才能衝破自己的繩索,放開思想和雙臂,奔向美好的未來。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沒有對手,我們就像失去了一麵鏡子,無法正確地了解自己;沒有對手,我們就失去了一位合作的夥伴,孤立無援;沒有對手,我們就失去了能夠真誠地指出自己錯誤的摯友。

任何人離不開對手

對手的存在,正如陰與陽的存在,相互克製,相互依存。

世間萬物的生存,都離不開競爭對手。在自然界,有了對手,有了天敵,才有了生態平衡,一派生機;在人類社會也是一樣,對手無處不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對手之間就是仇敵,就是水火不容。恰恰相反,沒有了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也往往會瀕臨滅亡,對手之間是相互依存的。我們也許難以容忍對手,但更加難以容忍沒有對手。

美國拳擊手泰森稱霸拳壇,擊敗了一個又一個挑戰對手,最終成為真正的拳王,而無敵於天下。不想,由於鮮花和榮譽麻痹了泰森,帶給他驕狂、麻木和縱欲,終於獲罪入獄。

競爭對手不僅是一些給我們製造困難的人,也是逼迫我們進取的人。沒有對手,我們便萎靡不振,停滯不前。而一旦有了對手,我們就會不斷地煥發出生機。因為對手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妙招層出不窮。我們為了免於落伍,隻能殫精竭慮,將才智發揮到最佳。當我們的潛能被激發出來時,事業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美洲虎在世界上僅存17隻,是非常珍稀的動物,而秘魯就有一隻。秘魯人專門為這隻虎選擇了一塊近20平方公裏的森林作為虎園。虎園裏樹木茂密,景色優美,還有成群的牛、羊、馬供老虎食用。來公園參觀的人們都說這是老虎的樂園,但人們卻從未見老虎王者之氣十足地縱橫於雄山大川,它隻是整天無所事事,耷拉著腦袋,隻知吃了睡,睡了吃。人們以為老虎太孤單了,又租了一隻雌老虎,但還是無濟於事。一天,專家來此地,告訴人們應該引進幾隻豹子。人們照做了。從此老虎一改舊貌,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如颶風般衝下山岡,或者就是警覺地四處遊蕩。老虎那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喚醒,成了真正的森林之王。

正所謂“物競天擇”,競爭對手也是我們最好的陪練。一個人、一支團隊、一家公司,都需要依賴強勁對手的激發才不至於走向怠惰和沒落。

在經濟社會,一個產品的開發,一方市場的拓展,正是由於對手的存在才得以實現的。對手之間的公平競爭和精彩對決,創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商業神話,才使我們這個商業世界熱鬧非凡,充滿生機。在某種意義上,永遠不要試著去消滅你的對手,有時候更要樂於看到對手存在的價值。

在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有一個兄弟,名叫提婆達多。此人在過去久遠的無數劫中,生生世世跟佛的前身作對。比如有一生,釋迦牟尼是一隻虱子,提婆達多就變成跳蚤。跳蚤聰明能幹又跑得快,每天吃得飽飽的。虱子住在一個又窮又幹癟的羅漢身上,找不到東西吃,快餓死了。他就向跳蚤請教:“您在哪裏謀生呢?怎樣才吃得飽呢?”

跳蚤就騙他說:“羅漢入定,頭頂充血,爬到頭頂上咬一口就吃飽了。”

虱子學到這條經驗,果然趁羅漢入定跑到他頭上,一口咬去。羅漢頭一痛,隨手一捏,就把虱子捏死了。由此可見提婆達多多麼可惡,兄弟變成虱子,已經夠可憐了,還要陷害他。

後來,釋迦牟尼終於成佛了,在這一生,提婆達多又做了他的堂兄弟。提婆達多想當教主,處處跟佛作對。

有一次,佛出門時,他用神通施展法術,從山上滾下一塊大石頭,想把佛壓死。幸好被佛身邊一位隻會念“掃把”二字的笨弟子周利槃特發現,用掃把將石頭擋了回去。石頭卻又彈回來,壓傷了佛腳上的大拇指。後來提婆達多生生世世墮入地獄,他在佛麵前,地就自動裂開,他便掉下去了。

有一次,佛的弟子們批評提婆達多是種惡因得惡果,誰知佛感歎地說:“你們錯啦!提婆達多是我最初發心學佛的老師。他引導我,怕我道心退轉,所以生生世世來折磨我。其實他早已成就,你以為他真是墮入地獄啊?”

佛的另一位堂兄弟兼弟子阿難請求佛將提婆達多救拔出地獄。佛說:“不是我不肯度他,是他不肯離開地獄啊!”

阿難不信,跑到地獄去請提婆達多出來。提婆達多說:“我在這裏比三禪天境界還快樂,為何要離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競爭對手不僅是一些正在或企圖從我們手中搶走機會的人,也是我們最好的導師。他們教會我們做人做事的全部訣竅。

競爭對手不僅是一些使我們丟臉的人,也是逼迫我們進行自我反省的人。他們會毫不留情地利用我們的缺點,以便向世人證明他們做得更好。我們在感到威脅的同時,也明白了不足所在。這有助於我們改正缺點,完善自我。

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投資商Viacom公司首席執行官萊德斯通先生說:“擁有對手會使我們感到幸福和年輕,競爭對手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在我們周圍隻是給我們帶來靈感,並促使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競爭對手是研究我們的人,是最了解我們的人。對手會模仿我們的新技術、新方法與我們競爭,甚至根據我們的策略、辦法,想出更高明的對策,一舉領先。

為了免於被淘汰出局,我們隻能重視對手,研究對手,找出超越對手的策略與方法,以爭奪市場。在與對手相互對練的過程中,我們也與對手一起強大,一起提高。

隻要我們靜下心來,用一種多方位的思維去想一想,就會發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一種幸運。

不靠損害對手獲益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如果僅依靠打敗對手而不是提高自己,那是難以實現的。

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存在著一種觀念:隻有打敗對手,自己才有獲勝的希望。深入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我們已經知道:任何人都離不開對手,我們跟對手既是競爭關係,又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好比在森林中,樹木相互爭奪陽光、養料和水分,是競爭關係,但它們也互相提供協助。假如某棵樹打敗所有對手成為孤零零的一棵參天大樹,它很可能會被大風吹折,會被雷電擊毀,而無法獨自生存。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對手不是仇人,雙方不是非成即敗、非存即亡的關係。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即可借對手之力達到目的,根本不必依靠損害對手獲益。

中唐時期,大將軍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功勳卓著,在朝中上下威望甚高。近臣魚朝恩對他心懷嫉妒,將他視為頭號政敵,一有機會就在皇帝麵前說他的壞話。郭子儀得知此事,一笑置之,從不加以反擊。

有一次,郭子儀父親的墳墓被盜,官府搜捕盜賊,但沒有抓獲。人們猜測這可能是魚朝恩指使人幹的,目的是破壞郭家的風水。

朝廷害怕郭子儀因此反叛,在他進京的路上派了很多人防守。郭子儀拜見代宗時,痛哭道:“我長久帶兵,卻不能禁止殘暴的行為,因而許多士兵掘墓盜財。今天挖了我家墳墓,是我自作自受,不關別人的事。”

皇上因此才放下心來,解除了對他的防範。

有一次,郭子儀奉命入朝,魚朝恩邀請他一同去章敬寺遊玩。宰相為了挑撥他跟魚朝恩的關係,派人告訴郭子儀說:“魚朝恩將對你圖謀不軌。”並勸他不要接受邀請。

郭子儀不信,執意赴會。

他手下的將領們聽說後,拿刀掛劍要隨同保護。

郭子儀說:“我是國家的大臣,魚朝恩沒有天子的命令,怎敢暗害我?如果他受皇命而來,那是誰也保護不了的,你們這些人去了又有何用呢?”

於是,郭子儀隻帶了幾名家童前往章敬寺。

魚朝恩見郭子儀僅帶幾名隨從,感到驚訝。郭子儀將聽到的消息都告訴了魚朝恩,並說:“帶那麼多人來害怕麻煩你張嘍。”

魚朝恩撫胸拱手,痛哭流涕地說:“如果您不是長者,能不懷疑我嗎?”

自此,魚朝恩打消了敵意,對郭子儀心悅誠服,經常在皇上麵前替他說好話。

以郭子儀的實力而論,其手握重兵,奪取皇位也不是沒有可能,要對付一個小小的魚朝恩,易如反掌。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以自己的虛懷若穀,將一個政敵從此變成了盟友。郭子儀一生沒有因為“功高蓋主”而“兔死狐悲”,反而“多福多壽”,位極人臣,享盡榮華,活到近90歲,他的子孫後代也興旺發達,這在曆史上的重臣中是極少見的,真可謂“厚德載物”。

古語雲:殺人一萬,自損三千。靠損害對手而獲益,成本極高,往往得不償失。所以,明智的人,盡量從雙方利益出發,以達到共存共榮共贏的結果。

從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發誓不達聖山,絕不返回。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聖者。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去朝聖,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路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之前,我要送給你們每人一件禮物!不過你們當中一個要先許願,他的願望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則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其中一個教徒心裏想:“太好了,我已經想好我要許什麼願了,但我不能先講,那樣的話太吃虧了。應該讓他先講。”而另一個教徒也有這樣的想法:“我怎麼可以先講,讓他獲得兩倍的禮物。”於是,兩個教徒就開始假裝客氣地推讓起來。“你先講!”“你比我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人彼此推來讓去,最後兩人都不耐煩起來。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你幹什麼呀,”“你先講啊!”“為什麼你不先講而讓我先講,我才不先講呢!”

到最後,其中一個氣呼呼地大聲嚷道:“喂,你真不識相、不知好歹,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打斷你的狗腿,掐死你!”

另外一個見他的朋友居然和自己變臉,而且還恐嚇自己,於是想,你無情我無義,我沒法子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他幹脆把心一橫,狠狠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隻眼睛瞎掉了,而與此同時,他的朋友雙眼也立即瞎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