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立誌遠大(4)(2 / 2)

劉邦起兵後,蕭何擔任他的後勤部長,負責後方糧草供給,未有一次令劉邦失望。蕭何每到一處,十分注意收集法令製度圖書文獻,而不像其他將官那樣忙著搶掠財物。劉邦當上漢王後,請蕭何擔任丞相。其時,項羽和一些諸侯殺死秦王子嬰,燒毀鹹陽城,然後揚長而去。劉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戶口的多少,形勢強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為蕭何獲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圖、書籍等資料的緣故。

劉邦入關後,在張良的勸諫下,封存秦朝宮寶、府庫、財物,還軍灞上,以待項羽等各路起義軍。在此期間,劉邦集團還實施了一係列極有遠見的政治措施。劉邦召集諸縣父老豪傑,對他們宣告說:“父老們,你們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規定,如果人民有誹謗朝廷的,就滅族;人民有相聚談話的,就是犯棄市死罪。我,和諸侯有約,先入關的,就為關中之王。現在我當為關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抵罪;盜,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廢除。官吏都依原來位置,全不遷動。”

秦國人聽了約法三章大喜,爭先持牛羊酒食獻給沛公的軍士。沛公又謙讓,不肯接受所獻食物,民眾們更為喜悅,惟恐沛公不做秦王。這些安民措施,為劉邦爭得了民心。對於他日後經營關中,並以此做根據地與項羽爭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成功者需要站得高、望得遠,要善於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按照事物的連續性,因果性的聯係,預見它的發展趨勢。而且事物是多變的,要根據其時間、地點不同以及整體利益與局部各利益的差異來做出戰略決策。這需要有統率全局的戰略頭腦而成為有口皆碑的人物。當然,我們不是要求你能成為蕭何,我們隻是強調一點,做事要有計劃。

心存希望

希望是生存之母。它孕育著生命;希望又是心靈之塔,照亮了人生的永恒之旅。一個人的心裏要是沒有了希望,就如同沒有了空氣,失去它,你的生命也將徹底枯萎。

有一位老師曾經向青年人說:“人生不能無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當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無望的人生當中,那麼他就隻能是失敗者。人很容易遇到些失敗或障礙,於是悲觀失望,消沉下去,或者在嚴酷的現實麵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怨恨別人,結果落得個唉聲歎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失掉希望的人,肯家會找到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

曾經有一位鋼琴師由於一次意外導致雙目失明,在四處求醫無效欲投河自盡時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給了他一線希望,告訴他一定可以幫他治好眼睛,但前提是每天必須為別人演奏一首歡快的曲子,當彈滿一萬首後就可以給他開方治病。

於是,琴師每天如約來到外麵為別人彈琴,聽到他的琴聲,周圍的人們都忘記了所有的痛苦變得快樂起來,琴師也漸漸地感受到了周圍快樂的氣氛,原來為別人帶來歡樂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情啊,於是他更加專注於為大家彈琴,自己也逐漸變得開朗樂觀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琴師終於彈完了第一萬首曲子,他態度誠懇地找到老者,希望他能給自己治好眼睛,可是老者隻是用手在琴師手上輕輕地比劃了四個字——心存希望。

琴師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一直是老者給了自己希望才使自己年複一年一年地生存下來,此時琴師的心裏已經是非常平靜了。

幾年的彈琴生活使琴師心中的慧眼頓悟了整個人生,他忽然發現其實隻要心中有了希望,那麼生存的快樂比複明更加重要。沒有希望的人生,即使你擁有了無比健康的身體,也不能為你的生活增添幸福。

希望是生存之母。它孕育著生命;希望又是心靈之塔,照亮了人生的永恒之旅。一個人的心裏要是沒有了希望,就如同沒有了空氣,失去它,你的生命也將徹底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