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不斷充電(4)(2 / 2)

他們興高采烈地走進教室,教授把考卷發下去,學生都喜形於色,因為學生們注意到隻有五個論述題。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考卷。學生們似乎不再有信心,他們臉上顯露出難以描述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裏拿著考卷,麵對著全班同學。

教授端詳著麵前學生們憂鬱的臉,問道:“有幾個人把五個問題全答完了?”

沒有人舉手。

“那麼,有幾個答完了四個?”

仍舊沒有任何動靜。

“三個?或者兩個的呢?”

學生們開始坐立不安。

“那麼一個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個吧?”

全班學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說:“這正是我所預期的效果。不要認為你們已完成了四年機械學科的教育,就無所不能了,其實,仍舊有許多與此相關的問題你們全然不知。”

於是教授帶著微笑說下去,“這個科目你們都會及格,但希望你們記住,學無止境,你們在這個大學的教育隻是整個人生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你們的教育其實隻是開了一個頭。”

沒錯,學校裏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如果就此停滯了自己學習的腳步,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顯示,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在以前,技能的淘汰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大學的知識在畢業10年後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不進則退,學習已變成隨時要進行的功課。

而且,如今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人們對知識的依賴也更加強烈。

有這樣一份資料:2002年,全美企業員工中接受企業正式撥款學習的人數增加了400萬,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5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而這個全美企業員工增加的學習時間,相當於25萬名全日製大學生的學習時間。

不僅如此,美國已有二十多家知名企業成立了自己的大學。學習的效益也日趨明顯。在摩托羅拉公司,每花1美元投資在學習上,就可以連續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產力。用學習創造利潤,已被管理學界和企業界公認為當今和未來“贏”的最佳策略。

“汽車大王”福特在少年時代,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雖然周薪隻有2.05美元,但他每周卻要花2.03美元來買機械方麵的書,從不間斷。

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沒有任何其他值錢的東西。然而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向他夢想已久的機械世界不斷邁進,最終開創出了一番大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福特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一張文憑的“保鮮期”能有幾年?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今天學到的知識明天就會被“刷新”。隨著社會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學曆將不再作為用人的首要衡量標淮。

在一次大型人才招聘會上,某家公司的總經理對一位前來應聘的大學畢業生說,你的文憑代表你應有的文化程度,它的價值會體現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卻隻有六個月。如果你要想在我們這裏幹下去,就必須繼續“充電”,並將你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工作能力。

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的速度更是大大加快。人們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就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一種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我們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還是一個民族,隻有持續學習,才能不斷獲得新知,增長才幹,跟上時代的步伐。即使你具有豐富的知識,也還是要不斷充實自己。就像是科技人員在科研過程中,隻有繼續補充所需要的知識,才能攻破一個個尖端課題,誕生一項項更新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