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不斷充電(5)(1 / 2)

物品用了會折舊,人才也會因知識的停滯而不斷折舊,而終身學習是防止知識折舊的最好辦法。終身學習已陸續為人所重視:在美國、加拿大,終身學習製已開始執行,一些發達國家也陸續提出要構建學習型社會,而我國,“終身學習”的口號也日漸被響亮地喊出。終身學習觀念已經日益深入人心,必將成為時代的趨勢。懂得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就要把學習視為吃飯、睡覺一樣為需所求,終生不輟。

中國古語有雲:“活到老,學到老”;至聖孔子主張“學而不厭”;莊子提到“吾生有崖,學也無崖”;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強調“整個壽命的學習”。這些古老的教育觀念放在今日的社會中仍然適用。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當知識經濟時代來臨時,無論經濟、科技還是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學習即生存”,誰掌握知識,誰就占據主動。

每天更新的知識才進步

人類的曆史就是不斷更新知識的曆史。在知識更新周期迅速縮短的今天,隻有比別人更早地更新知識,才能在社會的競爭中占據主動。

一位學生向老師感歎,雖然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刻苦,卻越來越看不到自己有什麼進展,覺得很困惑。

老師拿起身旁喝水用的杯子,往裏麵滴了幾滴墨汁搖了搖,頓時水變得很渾濁。他問學生:“如果我繼續往杯子裏加入清水,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學生回答:“雖然墨汁的顏色會變稀,但還是免不了汙濁。”

“很對,”老師搖了搖杯子,“即使把杯子裏的水再倒掉一些,再加入清水,還是不可能變得完全清澈。”

說著,老師把那一整杯水全部倒掉,再注入了一杯清水,“你看,隻有把之前受到汙染的水全部倒掉,之後倒入的水才是幹淨的,我們吸納知識也是同樣一個道理,把腦中陳舊的東西全部清空,才有空間容納新的東西。”

學生一聽,恍然大悟。

隻有吐故,才能納新。每一分鍾人的體內都有無數的細胞死去,同時又有無數的細胞誕生——這是我們始終保持青春活力的最佳秘籍;每一時刻,人們心中每生出一個新問題,就同時推翻或解決一個舊問題——這就是世界持續發展的最大秘密。如果沒有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沒有舊觀念的不斷被顛覆和新觀念的不斷被確立,世界的進步又從何而來呢?

德國哲學家尼采在《查拉圖士特拉如是說》一書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

“查拉圖士特拉決心獨自遠行。在分手時,他對自己的弟子們說:‘你們忠心地追隨我,數十年如一日,我的學說你們已經可以出口成誦了。但是,你們為什麼不以追隨我為羞恥?為什麼不把我的著作撕毀?為什麼不罵我是騙子呢?因為隻有在那時,你們才真正地掌握了我的學說!’”

知識需要被質疑,需要不斷創新,查拉圖士特拉並不畏懼自己的弟子顛覆他的學說,撕毀他的著作,他認為僅僅學會他人的學說隻不過是一種模仿,是一種對權威的盲目崇拜。如果世界上隻存在盲目跟從,而沒有新的獨特的觀點和理論來跟進、質疑或顛覆原本的舊觀點理論,那麼終有一日,已存在的很多東西都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成為廢棄品。

有一個國家的國王,每日接受朝拜後都喜歡問大臣們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這一天,國王和他的大臣來到禦花園,國王問道:“你們看到那池子了嗎?誰能說出池子裏有幾桶水?”

群臣麵麵相覷,無人能答。

這時,花園裏有一位小王子在玩耍,當他見到大臣們一個個對著水池發愣,顯得手足無措的樣子,說道:“這有何難?父王,我能回答這個問題。”

國王有些疑惑,看著他:“那你就說說看吧。”

小王子說道:“這要看是怎麼樣的水桶,如果桶和水池一樣大,那麼池裏是一桶水;桶是水池的一半大,那麼池裏就是兩桶水;桶是池子的三分之一大,池裏是三桶水……”

國王一聽,喜出望外,對這個小兒子讚賞不已。眾大臣自歎不如。

當大臣們憑著自己幾十年固有的舊觀念來看待這個問題時,他們其實早已被平日所見般大小的水桶給禁錮了自己的思維,而若以這些平日所見般大小的水桶去憑空度量一個池子的水,自然是怎一個“難”字了得。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人若沒有不時反思舊事物關注新東西的習慣,長此以往下去,陳舊的東西便會充塞整個大腦,而新的事物無從接收,這樣的話,你整個人便會像那些舊事物一樣,遲早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自我超越就更加無從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