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法則16 利用缺席來增加別人對你的尊敬 (1)(2 / 2)

首先,必須養成一個良好的做人、做事和生活的習慣。經研究表明:當某件事有效重複21次時,就會成為習慣,210次有效重複就會成為專業,2 100次有效重複就會成為專家。因為,專家才能為別人解決問題,才會在同行競爭中,凸現差異化,才能拔得頭籌。而這些與良好習慣的養成密不可分,畢竟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速成,但習慣卻需要長期細節的積累和孕育。縱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無不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必須注重品德素養的自我修煉。如果說有了好的習慣就是成功的開始,那麼個人品質的優劣,就決定了他是否能出人頭地,是否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決定了他的人生是否有意義。倘若一個人技能很強,但是品德很差,也許他對社會的破壞力遠遠大於對社會的貢獻。所以應該不斷地審視自我,加強自我行為的約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要清清楚楚。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其實,在職場中,有相當一部分“懷才不遇”的人,究其原因,一定與其誠信、品質及處世方式等有關。畢竟,在德和才兩者進行選擇時,企業更偏向於德才兼備的人;而有才無德的,必然被企業和社會所不容。實際上,隻有那些具備“專業+職業+敬業+品質”的人,才能在社會這個競技場上勝出,而其中的品德修養更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關鍵因素。

再次,必須不斷充實自我,加強學習。一位職業經理人選擇退出管理層,用更多的時間補充個人知識體係的不足,並出國進修學習深造。他放棄了較高的薪水和地位,看上去很不明智,其實他的眼光是長遠的,在這個變化紛繁的時代,隻有不斷自我學習,不斷增加自我內存,才能在職場中提升綜合素質和增強自我免疫力,並立於不敗之地。為了讓事業不斷邁向新的高峰,自我充實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必須建立良好的人脈。人際關係維護的能力是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有研究數據表明,智商隻占成功要素的30%,其他的70%在於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其中就包含著很強的人際關係維護能力,特別是在講究“情、理、法”的中國,並且層次越高,對情商的要求越高。隻有那些能不斷整合外部資源,經營好人脈關係,不斷擴大自我外存的人,才能持續成功。

讓自己成為專家

用缺席來增加別人對你的尊敬和榮譽。如果你確實能夠成為本行業的專家,你的作用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那麼怎樣才能“盡快”在本行中成為專家呢?

首先,你應該選定最適合你的,最能將你的優勢表露無遺的行業——你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來進行選擇。當然,在很多情況下,你也許沒有機會“學以致用”,“學非所用”的情況很常見,但這並不妨礙你成為你所從事的行業中的佼佼者。所以,與其根據學業來選,不如根據興趣來定。但是,必須注意的一點是,一旦選定了一個行業,最好不要輕易轉行,因為這樣會讓你中斷學習,影響效果。每一行都有苦和樂,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關鍵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行業選定後,接下來你應該像海綿一樣,廣泛攝取、拚命吸收行業中的各種知識。你可以向你的同事、主管、前輩請教,不要把薪水待遇等問題總是放在第一位來考慮,因為你還不具備這種資格。要把最初的工作經曆當作是一種再學習的機會。除了多向同行請教以外,你還可以搜集各種報紙、雜誌的信息,從多種媒體渠道獲得你需要的知識。如果你的時間允許,參加專業進修班、講座、研討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就是說,你應該打定主意,一門心思在你所從事的這一行業中謀求全方位、深層次的發展,而不是得過且過地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