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法則20 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2)(2 / 3)

戰國末年,秦軍大舉北進,進攻趙國。老將廉頗率趙兵迎敵,秦、趙兩軍相持於長平。秦兵雖然勇武善戰,怎奈廉頗行軍持重,堅築營壘,等待時機與變化,遲遲不與秦兵決戰。這樣一來,兩軍相持近兩年,仍難分勝負。秦國君臣將士個個焦躁萬分,卻又束手無策。

秦昭王問計於範雎,說:“廉頗多智,麵對秦軍強而不輕易出戰。秦兵勞師襲遠,難以持久,戰事如此久拖不決,秦軍必將深陷泥淖,無力自拔,為之奈何?”範雎早已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作為出色的謀略家,他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症結。他對趙國文臣武將的優劣了如指掌,深知秦軍若想速戰速決,必須設計除掉廉頗。於是,他沉吟片刻,向昭王獻了一條奇妙的反間計。

範雎遣一心腹門客,從便道進入趙國都城邯鄲,用千金賄賂趙王左右親近的人,散布流言道:“秦軍最懼怕的是趙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有為且精通兵法,如若為將,恐難勝之。廉頗老而怯,屢戰屢敗,現已不敢出戰,又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趙王聞之,將信將疑,派人催戰,廉頗仍行“堅壁”之謀,不肯出戰。於是,趙王輕信流言,匆忙拜趙括為上將,賜以黃金彩帛,增派二十萬精兵,前往代替廉頗。

趙括雖為趙國名將趙奢之子,確也精通兵法。但徒讀經文書傳,不知變通,隻會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而且驕傲自大,一旦代將之即東向而朝,威臨軍吏,致使將士無敢仰視。他還把趙王所賜黃金、財物悉數藏於家中,日日尋思購買便利田宅。

趙括來到長平前線,盡改廉頗往日約束,易置將校,調換防位,一時弄得全軍上下人心浮動,紊亂不堪。範雎探知趙國已入圈套,便與昭王奏議,暗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火速馳往長平,並約令軍中:“有敢泄露武安君為將者斬!”

這白起是戰國時期無與倫比的久經沙場的名將,一向能征慣戰,智勇雙全。論帥才,趙括遠不能與白起相比;論兵力,趙軍絕難與秦兵抗衡。範雎之所以秘行其事,目的就是使敵鬆懈其誌,以期出奇製勝。兩軍交戰,白起佯敗,趙括大喜過望,率兵窮追不舍,結果被秦軍左右包抄,斷了糧草,團團圍困於長平。秦昭王聞報,親自來到長平附近,盡發農家壯丁,分路掠奪趙人糧草,遏絕救兵。趙軍陷於重圍達四十六天,糧盡援絕,士兵自相殺戮以取食,慘不忍睹。趙括迫不得已,把全軍分為四隊,輪番突圍,均被秦軍亂箭擊退,趙括本人也被亂箭射死。

長平之戰,秦軍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俘虜趙兵四十萬,除年長年幼者二百四十人放還外,其餘全部坑殺。這次戰役,秦軍先後消滅趙軍四十五萬,使其一蹶不振。戰後,秦軍乘勝進圍趙都邯鄲。趙國就這樣一步步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同樣是利用離間計,晏嬰成功地除掉了齊景公手下的三名武將。

古冶子、田開疆和公孫捷是齊國著名的勇士,他們力大無窮,勇猛過人,號稱“齊邦三傑”。“齊邦三傑”自恃有功,結拜為兄弟,在朝中傲視百官,對下麵欺壓百姓,即使對齊景公,他們也傲慢少禮,不講君臣禮儀。齊景公畏懼他們,也不敢追究他們的過錯。

齊國相國晏嬰心有憂慮,他一次專門拜訪三人,勸導他們說:“你們身為大將,當為人臣的典範,不該恃功自傲啊。各位若行為不檢,不行善事,不僅於你們威名有損,也會讓主公臉上蒙羞,你們難道不該自省嗎?”“齊邦三傑”不聽規勸,仍我行我素。晏嬰心痛之下,對家人說:“這三人為非作歹,是國家的禍患,我一定設法鏟除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