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法則20 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2)(3 / 3)

晏嬰的家人恐懼不已,顫聲道:“他們三人都身懷絕技,勢大力強,連主公都奈何不了他們,你這是自取禍殃啊。萬一事情有所疏漏,你必受其害不說,齊國也要大亂,你一定要謹慎從事。”

這句話讓晏嬰心沉起來,他自度不錯,不再氣躁,思慮萬全之策。

一日,晏嬰和其摯友談論世事,晏嬰隨口說:“人心不古,惡人難製,我真懷疑天理一說了。”他的摯友微微一笑,接道:

“大人智慧過人,想不到也有迷茫的時候啊。人皆能製,惡人更不在話下,大人有此感慨,隻是不得其法而已了。”

晏嬰虛心下問,其摯友回道:“置人於死,莫過於讓他所求不得,斷其欲念。罪惡之人欲念最盛,隻要挑起他們的欲念,讓他們內部爭鬥不休,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他們擊敗。”

晏嬰體會此語,深感其妙,他茅塞頓開,心中已有了除賊之計。

一天,魯昭公帶著相國叔孫若到齊國來訪問。晏嬰陪同齊景公一起設宴招待魯國君臣,“齊邦三傑”帶劍立於堂前。酒至半酣,晏子請大家吃一種珍貴的桃子。魯國君臣都吃了,分到後來,還剩兩個。

晏子說:“還剩兩個桃子,我建議大臣中誰功勞最大,誰就可以吃這兩枚桃子。”景公同意了。

公孫捷第一個站出來說:“我當年跟隨主公一道上桐山打獵,力誅猛虎,這功勞夠得上吃桃子嗎?”晏子點頭同意。公孫捷吃了一枚桃子。

這時,古冶子一躍而出,說:“我當年曾在黃河斬魚妖,使主公轉危為安,夠得上吃一枚桃子吧。”景公然其說,又把桃子賜予他。

看到最後一隻桃子也歸別人所有,田開疆忍不住發起牢騷來說:“我曾奉命攻打徐國,俘虜了500人,逼徐國稱臣請命,威震諸侯,為齊國稱霸做出了巨大貢獻。我的功勞更大!應該受賞!”

晏嬰火上澆油地對景公道:“田將軍功勞確實在前麵兩位勇士之上,但可惜桃子已賜完,可否緩他日補賜?”景公也以同樣的話安慰田開疆,但自視甚高的田開疆根本聽不進,大叫道:“打虎斬龜,雕蟲小技,我為國血戰功勳卓著,反遭冷落,在兩國君臣麵前受辱,還有何麵目立於朝廷!”遂拔劍自刎。

公孫捷大驚失色,也拔劍曰:“我功小受賞,田將軍功大而受辱,於情於理不容,我恥也。”說完也自戕。古冶子激動地跳起來說道:“我三人乃結拜兄弟,誓同生死,他兩人已去,我不可偷生!”也拔劍自刎。

晏嬰之所以能利用“二桃”殺“三士”,其原因是他對“三士”的個性修養了如指掌。那就是三個人中沒有一個是肯讓人的“主兒”,也就是說“三士”中沒有一個是性情平和、遇事不怒的,從這一點下手,讓他們為了兩枚桃子窩裏反,都認為自己功勞最大,從而自相爭鬥,以致一怒之下拔劍自刎。

與對手的較量,不僅是力量的交鋒,也是智力的對峙。為了勝利,每一方都會設下各種各樣的陷阱,若稍有不慎,便會讓你喪生。反過來說,如果能夠讓對手不知不覺踏入你設下的陷阱,你就能夠成為整個棋局的操控者,長久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