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法則35 掌握時間安排的藝術 (2)(2 / 2)

看來,零碎的時間實在可以成就大事業。

沒有利用不了的時間,隻有自己不利用的時間。

華羅庚曾說過:“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難道不是嗎?

適度休息≠浪費時間

休息並不是浪費時間,它能夠讓你在清醒的時間做更多清醒、有效率的事。

人應有高遠的誌向,需要向往。但是並非向往越多就越好、越高、越遠。若過於苛求自己,自己的能力無法達到,則會造成長久的失落。對於太要強的人,需要適度放鬆自己,學會幾分輕鬆平淡,使心靈得到舒展,避免急於求成的緊張焦慮心理。唯有如此,才能在奮鬥與享受中,找到生命潛質發揮和完善生存狀態的“契合點”,才能平衡而健康地創造生活、享受生活。

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給人的感覺永遠是精力充沛,風度翩翩,但眾所周知,他的日程表永遠是排得滿滿的,從清晨到午夜,看上去他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恢複精力。其實他的訣竅很簡單,有空就睡,即使隻有半小時、幾分鍾,也要抓緊時間靠在沙發上打個盹。這似乎不經意的一點點休息時間竟然能讓身體永不疲倦。隻要對休息足夠重視,這短短的一點時間就能為我們節省出大量有效的時間,從而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休息對於身體是如此的必要。休息能夠有效地防止疲勞感,而疲勞感正是生理自然反映出來的信號,提醒我們身體某部位超過負荷。如果置之不理,將更增加身體的負擔。所以,一旦出現了警告信號,讓負擔過重的部位恢複正常,才是明智之舉。每個人都應當在不疲勞的情況下做事,拖著疲憊的身心則不會取得多大的成果。疲勞的時候就要休息,休息之後再想、再做,效果反而更好。

日常工作中,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使得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身體產生疲憊感,心中也開始滋生厭煩情緒。此時,何不給自己幾分鍾休息時間,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去走廊呼吸點新鮮空氣,或是聽聽音樂,喝杯紅茶,隻有當你對身體厚愛的時候,身體才會給予你豐富的回報。

珍惜時間與健康絕不對立。健康(health)與財富(wealth)似乎本來就具有某種聯係。健康的身體是工作、學習、生活的先決條件。

人隻有在健康前提下擁有的時間,才是有效的時間。不難理解,當你省去看醫生、做檢查的時間去投入工作和學習,本身即是對時間的一種利用。而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體,一方麵使你有充沛的精力和足夠的體力去完成手中的工作;另一方麵,生活的健康會帶來心理的健康,從而使你能以愉悅的心境投入工作。

隻有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運用時間才是有效的。現實中,有諸如“工作狂”之類的人存在,他們整日的工作,有的甚至通宵達旦。他們的工作換來了短期的可喜效應,但卻留下了一生的隱患。

可以稱這類“工作狂”現象為“透支”現象。

當你過度將時間用於工作,並超出人的身體所能承擔的負荷時,那你便“透支”了。“透支”的後果便是以利益來懲罰你——以身體健康狀況的惡化,來導致你財富的喪失。

生命中不能使自己的負荷承受得太輕,過於散漫,沒有壓力,不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將時間計劃訂得過緊,不要擔起過重的負荷,若窮盡生命,生活未必會給你豐厚的饋贈。

成功之路就如同參加一次旅行。在旅途中,高明的人,就會隨時進行心靈的大掃除,清理、淘汰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以使自己輕裝上陣。隻有善於“去掉舊我,接納新我”的人,善於舍棄那些拖累物件的人,才能活得更自在、更輕鬆。要想不使自己整日緊張忙碌,弄得疲憊不堪,就得隨時清理自己的行囊,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

一些成功之士都善於琢磨節儉時間的竅門。辦事的時候,盡可能找尋樂趣,熱情投入,以提高處理問題的效率。在方法上,做事盡可能找找竅門,不一味蠻幹。騰出足夠的時間,突擊處理最緊迫的事情。一次集中力量辦一件事。將主要精力用於從長遠看收益最大的事,並在連續幹完幾件事後,作短暫休整,給自己休息時間,進行輕鬆的娛樂活動。將自己的瑣事集中起來,抽一定時間去處理,等等。隻要我們做珍惜時間的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竅門”,掌握時間安排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