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麵子似乎已經成為人性的一大特點。可是你不能隻愛自己的麵子,而不給他人麵子。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後的心理防線,一旦你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人走下台階,他隻好使出最後的一招——自衛。因此,遇事待人時,應謹記一條原則:別讓人下不了台階。你每給別人一次麵子,就可能增加一個朋友;你每駁一次麵子,就一定會多一個敵人。
幾年以前,通用電器公司麵臨著一個需要慎重處理的問題:免除一位老員工擔任的計算部門主管的職務,這個人在電氣方麵是一流專家,可是,在擔任計算部門主管的工作時卻是很不勝任。那麼,就下一道免職令,解除他的職務吧?不能,公司少不了他;而他又特別敏感,容易激動。最後,公司給了他一個新頭銜。他們讓他擔任“通用電器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個頭銜。與此同時,他們巧妙地讓另外一個合適的人擔任了計算部門的主管。
這位員工非常滿意。公司這一人性化的舉措令他十分感激。
給人台階下,這是一個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會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們常喜歡擺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嚇、在眾人麵前指責孩子或雇員,而沒有多考慮幾分鍾,講幾句關心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地想一下,要是這樣,就可以緩和許多不愉快的場麵。
我們常常無情地剝掉了別人的麵子,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抹殺了別人的感情,卻又自以為是。我們在他人麵前嗬斥別人,找差錯,挑毛病,甚至進行粗暴的責罵。卻很少去考慮人家的自尊心。其實,隻要冷靜地思考一兩分鍾,說一兩句體諒的話,對別人的態度寬容一些,就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事情的結果也就大大地兩樣了。
有句老話叫“人要臉,樹要皮”,似乎有些誇張,但麵子對於傳統的中國人意義確實非比尋常。想想看吧,當你隻圖痛快,讓別人顏麵掃地,你在對方的心中會是什麼形象?在無形之中,你可能為自己樹立了新的敵人。
愛麵子似乎已經成為人性的一大特點。可是我們不能隻愛自己的麵子,而不給他人麵子。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後的心理防線,一旦我們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人走下台階,他隻好使出最後的一招——自衛。因此,當我們遇事待人時,應謹記一條原則:別讓人下不了台階。你每給別人一次麵子,就可能增加一個朋友;你每駁一次麵子,就可能失去一個朋友。
做人還是應該和氣一些,寬宏大度一些。“麵子”問題說明了就是一個人的“尊嚴”問題。給人留點麵子,就是尊重和重視對方的表現。對方在感激的同時又怎麼會理解不了你的好意,自然對你平生不少好感。
給人留些麵子,特別是在失敗者或弱劣群體麵前,不要再賣弄你的優越。即使你真得非常優秀,也隻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位審定合格的會計師說:“解聘別人並不有趣,被人解雇更是沒趣。我們的業務具有季節性,所以,在所得稅申報熱潮過了之後,我們得讓許多人走路。我們這一行有句笑話:沒有人喜歡揮動斧頭。因此,大家變得麻木不仁,隻希望事情趕快過去就好。通常,例行談話是這樣的:‘請坐,劉先生。旺季已經過去了,我們已沒什麼工作可以給你做。當然,你也清楚我們隻是在旺季的時候雇用你,因此……’”
“這種談話會讓當事人失望,而且有種損及尊嚴的感覺。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絕不輕言解雇他人,而是會婉轉地告訴他:‘劉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他是做得很好)。上次我們要你去上海,那工作很麻煩,而你處理得很好,一點也沒有出差錯,我們要你知道,公司十分以你為榮,也相信你的能力,願意永遠支持你,希望你別忘了這些。’結果如何?被遣散的人覺得好過多了,至少不覺得‘損及尊嚴’。他們知道,假如我們有工作的話,還是會繼續留他們做的。或是等我們又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還是很樂意再回來。”
一位外企白領談到了發生在他們公司的一段插曲:“有一次開生產會議的時候,副總裁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是有關生產過程的管理問題。由於他氣勢洶洶,矛頭指向生產部總督,一副準備挑錯的樣子。為了不願在同事中出醜,生產部總督對問題避而不答。這使副總裁更為惱火,直罵生產總督是個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