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並征得裏根總統同意後,馬上發動了一個全方位的宣傳攻勢,讓全美國都知道,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之所以體格健壯,精力充沛,是因為常服天然花粉的結果。這則廣告問世,立即取得了驚人理想的效果,也許是總統的影響力和個人魅力太過深入人心,人們爭相購買各種花粉食品,裏根的健康秘訣也成為流行的養生格言。於是“保靈蜜”風行美國市場。
攀龍附鳳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誰不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什麼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榮耀,在別人眼裏也就身價大增了。
在中國,向名人借力沾光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中國人習慣續家譜,重出身,愛攀名人之後也重名人之後。劉備明明是個編席賣履的小販,卻攀了個皇族之後,被尊為皇叔,諸葛亮和關、張、趙、馬、黃等一批文武,就捧著這塊招牌,居然三分天下。雖然後人不能盡續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對世人來說,有一條血緣的根傳下來,總比無聲的遺物更惹人懷舊。人們尊其後,說到底還是尊其人。對越是功高德重為民族做出犧牲的逝者,人們就越尊重他們的後代,好像隻有這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贖回生者的遺憾。
無獨有偶,靠籍貫與名人“套近乎”也成了一條“借光”妙計。
北洋政府時期前後有七個總統及執政首腦,他們中有六個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無一兵一卒的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凱,投其所好,因緣際會,扶搖直上,最終躋身總統寶座。
徐世昌的成功與他善用籍貫找同鄉有很大關係。此人號稱有四個籍貫。城內的雙龍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時代活動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個籍貫;據徐氏家譜考證,徐世昌的遠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鄞縣,這是他的第二個籍貫;乾隆年間,徐家又從北京大興移居天津。徐認為大興是他的第三個籍貫,天津是他的第四個籍貫。別人也許會覺得有這麼多籍貫是個麻煩,而徐世昌卻利用這多處籍貫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凱論河南同鄉,跟馮國璋曹錕論直隸同鄉,與錢能訓、孫寶琦論浙江同鄉。涉足社會,處處得到同鄉的幫助難怪會在政治場上春風得意,如魚得水。
借光的辦法很多,光的來頭也千奇百怪。我們應當多用心挖掘。有些人、物、事、情,乍看起來與你八竿子打不著,可隻要動足腦筋,便會有文章可做。
隻要能夠找到那條可以讓你借光的路,無論多麼牽強附會,都可以大膽操作,搭上名人這條線,從而快馬加鞭走上成功之路。
力用巧,才能撓動貴人心
生活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夠借貴人之勢,為自己求得某種利益。但是,貴人分許多種,他可能是政界名人,也可能就是你身邊的領導上司,而你的目標也有許多個,或許為名,或許為利,也或許是為了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當我們依靠貴人辦事的時候,就必須講究方式。想要靠上大樹,撓動貴人心,力就得用巧,否則弄巧成拙,不但沒有達到目的,還會白白惹人討厭。
要依附貴人,首先要進入貴人的視線,引起他的注意。
宋朝有人假造韓國公韓琦的信去見高官蔡襄,蔡襄雖然有所懷疑,但是他性情豪放,就送給來者三千兩銀子,寫了一封回信,派了四個親兵護送他,並帶了些果物贈送給韓琦。這個人到京城後,拜見韓琦,承認了假冒的罪責。韓琦緩緩地說:“君漠(蔡襄字)出手小,恐怕不能滿足你的要求,夏太尉正在長安,你可以去見他。”當即為他寫了封引薦信。韓琦的子弟對此舉表示疑惑不解,覺得不追究偽造書信的事就已經很寬容了,引薦的信實在不該寫,韓琦說:“這個書生能假冒我的字,又能觸動蔡君漠,就不是一般的才氣呀!”這人到了長安後,夏太尉竟啟用他做了官。
假冒權貴之人,雖然是一著險棋,但是達到了接近貴人的目的,也就得到了貴人的認可和提拔的機會,那接下來的路也就順暢多了。當然,這招的“技術含量”過高,非你我尋常人可以應用自如的,如果沒有書生的那分才智膽識,還是慎走險著的好。
其次,要得到貴人的重視和關愛,就必須采取主動。正如人們常說的:“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同等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勤懇認真,業績也不相上下。但分房時,一個太過老實總是“羞於啟齒”,雖然自己結婚幾年,3口人擠在一間破舊的平房裏。但另一位卻三天兩頭地找領導訴苦,有空就撥撥領導腦子裏麵分房的這根筋,結果被優先考慮,而他的那位老實巴交的同事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