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被恭維、被讚譽、被羨慕的時刻。遇到這種時刻,有些人會泰然處之,報之於淡淡的微笑;有些人卻會騰雲駕霧,仿佛自己真的就高人一等。此時理智地分析我們所遇到掌聲和鮮花時的背景、處境與緣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素質或許就在此刻體現著。
有位哲人提醒我們——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兒,說到底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待自己的態度,把自己看得輕一點兒,再輕一點兒,把自己放得輕鬆點兒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不會陷入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之中。
兩隻大雁與一隻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回南方,三個朋友舍不得分開。大雁對青蛙說:“要是你也能飛上天多好呀,我們可以經常在一起了。”
青蛙靈機一動:它讓兩隻大雁銜住一根樹枝,然後它自己用嘴銜在樹枝中間,三個朋友一起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都羨慕地拍手叫絕。這時天上的青蛙聽到地上的青蛙在議論:“是誰這麼聰明想出這麼好的辦法?”那隻青蛙生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於是大聲說:“這是我想出來的。”話還沒說完,它便從空中掉了下來,活活摔死了。
很多人都像那隻可憐的青蛙一樣,願意讓別人說自己聰明、能幹,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卻常常因此落了個淒慘無比的下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能把自己太當回事兒。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無論你有多優秀。我們所有的成績,我們所最看中的那個自己,對於別人,可以是珠寶,也可以是毫無價值的塵埃。我們越是期望別人眼中的自己會光芒萬丈,看到的就越可能是失望和無情。
布思·塔金頓是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均獲得普利策獎。在塔金頓聲名最鼎盛的時期,他在多種場合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我作為特邀的貴賓參加了展覽會。其間,有兩個可愛的十六七歲的小女孩來到我麵前,誠懇地向我索要簽名。
“我沒帶自來水筆,用鉛筆可以嗎?”我其實知道她們不會拒絕,我隻是想表現一下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範。
“當然可以了。”小女孩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我看得出她們很興奮,當然她們的幸福也使我倍感欣慰。
一個女孩將她的非常精製的筆記本遞給我,我取出鉛筆,瀟灑自如地寫上了幾句勉勵的話,並簽上我的名字。女孩看過我的簽名後,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看了看我,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頓,《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獲得普利策獎的人。”
小女孩將頭轉向另一個小女孩,聳聳肩說道:“瑪麗,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後,我都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出色,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
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兒,是一種力量的曲徑展示,是一種爆發前的積蓄和磨礪。坦誠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沒有人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無能,反倒使能在匍匐前進中出其不意地接近目標。
讓我們記住詩人魯藜的那句話:“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