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跟著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1878年,高爾基到城郊的小學念書,這是專門為城市貧民子弟辦的一所學校,即使是進這樣的學校,對高爾基來講也是相當艱難的。因為原先富有的外祖父破產了,家裏一無所有。
懂事的小高爾基每天放學後就背著一個破袋子,走遍郊區的街道撿破爛,骨頭、破布、碎紙、鐵釘,什麼都要,然後賣給垃圾收購站,換取一點點微薄的錢補貼家用。可是,家裏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外祖父實在無法給小高爾基支付學費了,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小高爾基不得不離開學校到一間鞋店當學徒。
日子過得真苦啊,除了要做好店裏的工作,還得幫老板幹各種家務活兒:洗衣服、拖地板、帶小孩……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吃不好,睡不好。
有一次做飯時,老板催著快點上菜,高爾基心裏一急,端著湯碗的手也不由得顫抖起來,一不小心,剛煮沸的菜湯灑了一地。高爾基的雙手被嚴重燙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他被解雇了。
後來,高爾基去建築工程製圖師兼營造師謝爾蓋耶夫那兒做學徒。說是學徒,其實根本學不到任何手藝,而是每天做婢女和洗碗工所幹的活兒。店主隻負責供給他一天三頓飯,除此之外沒有工資,也沒有任何自由。但是為了給家裏減輕一點負擔,高爾基默默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高爾基每天都要擦洗銅器、劈柴、生爐子、洗菜、帶孩子、跟老板娘上市場當跑腿,逢周六還要擦洗全部房間的地板和兩座樓梯。小小的高爾基很早便嚐到了人世的艱辛。在這痛苦的現實麵前,高爾基唯一的樂趣就是讀書。
在謝爾蓋耶夫那裏,讀書被看成是不務正業,被逮到了難免一頓毒打。高爾基總是千方百計地找書,然後冒著很大的風險深夜爬到閣樓上,鑽進棚子裏,借著月光看書。高爾基讀的書五花八門,福樓拜、司湯達的作品讓高爾基如癡如醉,俄羅斯美妙的古典文學讓高爾基神魂顛倒。
16歲的時候,高爾基決心要去讀書,上大學。他希望通過上大學為自己尋找光明的前途。於是高爾基來到了喀山。對一個窮孩子來說,填飽肚子都得努力掙紮,上大學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每天一早就出去找活兒幹,跟流浪漢們一起劈柴,搬運貨物,晚上就住在城市的公園裏、岸邊的窯坑裏,甚至樹洞裏、溝渠邊。他不再對上大學抱什麼期望了,他清楚地知道,社會就是自己的大學,在社會的大課堂裏,他將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後來,高爾基根據自己的經曆,寫出了他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些作品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正是生活的貧苦磨煉了高爾基的意誌,使得他在飽嚐苦水的日子裏變得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