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不經寒徹骨,哪得梅花香(1 / 1)

人們常說,有些事,隻有你經曆過,才有發言權,否則,你沒有資格發表意見,從別人處得來的經驗隻是空談。的確如此,有些時候,我們為了自己嚐試,可能會走一些彎路,可是如果不走這些彎路,你就可能永遠也找不到路途的終點。

有個開羅人整天夢想著發財,連做夢也是與財神對話。一天夜裏,他夢見神對他說:“想發財,你就得去伊斯法罕,在那裏能找到金幣。”

“天哪!伊斯法罕遠在波斯啊,必須穿越阿拉伯半島,經波斯灣,再攀上紮格羅斯山,才能到達那山巔之城。可能還沒到就客死他鄉了。到底去不去呢?如果不去,這輩子恐怕難以發財了。”開羅人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去一趟遙遠的波斯。

開羅人千裏跋涉,曆經了許多艱難險阻,風塵仆仆地到達了“山巔之城”伊斯法罕。但是結果令他大失所望,當地兵荒馬亂,疲於奔命的開羅人沮喪到了極點,恰在此時,他隨身帶的一點值錢的東西也被土匪搶走了,幸虧一位當地的好心人救了他,才讓他保住了一條命。

“聽口音,你不是本地人?”救命恩人問他。

“我從開羅來。”開羅人氣息奄奄地說。

“什麼?開羅?你從那麼遠、那麼富有的城市,到我們這鳥不生蛋的伊斯法罕來幹什麼?”

“因為我夢見神對我啟示,到這裏來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的金幣。”開羅人坦白地說。

救命恩人被這個遠路而來的淘金人逗笑了,他說:“這可真是個笑話,我還經常做夢,我在開羅有個房子,後麵有7棵無花果樹和一個日晷,日晷旁邊有個水池,池底藏著好多金幣呢!回到開羅去吧,別做白日夢了。”

開羅人一聽,渾身立刻有了力量,在恩人的資助下,他衣衫襤褸一無所有地回到了開羅,但是,沒過多久,他就變成了開羅最有錢的人。因為那位伊斯法罕人所說的7棵無花果樹和水池,正在他家的後院。而他在水池底下,真的挖出了成千上萬的金幣。

有人說,開羅人白去了一趟伊斯法罕,因為金幣就在自己家後院。但是如果他沒去伊斯法罕,也許永遠不會知道這個結果。正是有了這一番痛苦的努力,才有了神諭一般的恩人的“指點”。

成功莫不是如此,隻有經曆過痛苦的磨礪,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很多事情看上去簡單,經驗隻是空談,宋代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記載: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寫得文采洋溢,對仗工整。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秀才們都稱讚說好。

從此,便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都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認為他天生異稟,以後必然有很大的出息與成就。漸漸地有人請他的父親去做客,也有人用錢財和禮物來請他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他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王安石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王安石跟隨父親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他的文采已經沒有從前聽說的那麼神奇了。再過了七年,王安石從揚州回家,又到舅舅家,向舅舅問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的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方仲永天資聰穎,卻敗在沒有刻苦的努力上。人們在潛意識裏認為聰明是天生的,其實,聰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與生俱來的隻是聰明的潛能,真正的挖掘和實現完全要靠後天的努力。從根本上說,除了天生癡呆的人,其餘的人都可以成為聰明人。

真正的聰明不是靠天生得來的。天賦有高低之分,那隻是成為聰明人的要素中極小的一部分。如果能把很小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普通人也可以成為真正的聰明人。茅盾說過:“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己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也就是說,天資聰穎的人如果不能忍耐,靜下心來刻苦學習,那麼很可能就不如能忍耐刻苦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