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老人到一所有名的商學院演講,他沒有從青年立誌奮鬥之類的事情講起,而是選擇了一個故事。
他一上來就這麼說道:“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富翁,他很有錢,但都放在銀行裏,從不肯花。他不肯拿錢出來給父母養老,也不肯拿錢出來給重病在床的妻子治病,最後他的家人都離他而去,這時他才悔悟,花了很多錢為他們建造墓園,大辦喪事,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大家說,這個人是不是很愚蠢?”
“是啊。”同學們紛紛答道。
“而那個人就是我,”他說:“所以我不配站在這裏為你們演講,以前站在這裏的,都是你們的榜樣,可我不是。”
所有的人沉默了,不久後,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在雜誌上讀過您的傳記,您的父母和妻子因為貧困去世,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您還沒有成功,也沒有錢,這不是您的過錯。也正是因為這些挫折,您才立誌創業,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老人笑了,他說:“正是這種成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歲月漫長,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揮霍,隨心所欲,不求進取。也許有的人會繼續這樣窮困潦倒下去,如果我也是那樣,現在也許就不會這樣懊悔,而當我成功了,才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幫助我的親人們,而我那時候沒有拿出來用,我最愛的人們沒能享受到因我的才能帶給他們的幸福就離開了。雖然我為父母和妻子修建了奢華的墓園,而他們在陰暗的蝸居裏去世,我不能和他們一起在陽光下奔跑,這些已經無法改變了。”
老人抬起一直垂下的眼睛,望著同學們:“如果你們覺得自己有才能,就在你們還年輕的時候,努力讓自己的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一個人,如有大器,就不要讓它晚成,否則就會像我一樣,雖然成功,但卻抱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