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給別人一個“台階”下(1 / 1)

《聖經·馬太福音》中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句話被多數西方人視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

聰明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從不把話說死、說絕,說得自己毫無退路。例如,“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誰像你那麼不開竅,要是我幾分鍾就做完了。”“你跟某某一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巴結相。”這些話無論是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很愛惜自己的麵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然會大大損人麵子。

別人也許真的錯了,但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他們雖然明知錯了,也希望得到足夠的尊重。所以,別去指責他們,因為那是愚人的做法。嚐試著去理解他們,隻有真正智慧、寬容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一次,前民主德國柏林空軍俱樂部舉行盛宴招待空戰英雄,一位年輕的士兵斟酒時不慎將酒灑到烏戴特將軍的禿頭上。頓時,士兵悚然,會場寂靜,倒是這位將軍輕撫士兵肩頭,說:“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能再生頭發嗎?”全場立即爆發出了笑聲,人們緊繃的心弦鬆弛下來了,盛宴保持了熱烈歡樂的氣氛。

另一則故事講的是英國王室為了招待印度當地居民的首領,在倫敦舉行晚宴,身為“皇太子”的溫莎公爵主持這次宴會。宴會快要結束時,侍者為每一位客人端來了洗手盤,印度客人們看到那精巧的銀製器皿以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來一飲而盡。作陪的英國貴族目瞪口呆。溫莎公爵神色自若,一邊與眾人談笑風生,一邊也端起自己麵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樣“自然而得體”地一飲而盡。接著,大家也紛紛效仿,本來要造成的難堪與尷尬頃刻釋放,宴會取得了預期的成功。

如果你是烏戴特將軍或者是溫莎公爵,麵對別人的無知和不小心,你會怎麼做呢?是批評他們愚笨,嘲笑他們無知,還是像烏戴特將軍和溫莎公爵一樣,用智慧來緩解尷尬呢?相信大多數人是會選擇後者的。

真正有遠見的人不僅在與人一點一滴的日常交往中為自己積累最大限度的“人緣兒”,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相當大的回旋餘地。給別人台階下,實際也就是給自己掙麵子。

人非聖賢,誰都會犯錯,真正好的解決辦法不是強製對方改過,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看上去合情合理的台階,即使他錯了,你的強製也會激起他的反感,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和麵子,他也不會從心底裏認識和接受你的建議。所以,應該在給對方保留麵子的情況下,讓對方自己意識到錯誤,這樣改正的效果是最好的。這就是為人處世的藝術,雖然見效較慢,但作用力持久。要想讓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真正負責,依賴於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覺醒。那麼,首先要設法幫他找個台階,以免雙方都尷尬。

可偏偏就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把自己的麵子看得貴如金,卻把別人的麵子看得賤如紙。他們為了自顯高明,無視他人尊嚴,甚至將對方逼到非反抗不可的地步。其結果,不過自取其辱罷了。

素來以傲慢無禮、舉止粗魯而聞名於世的赫魯曉夫就曾嚐到過傷人麵子的苦頭。那是1957年,美蘇首腦舉行會談,美國前副總統尼克鬆應邀出訪前蘇聯。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這一決議受到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的激烈抨擊,本來他可以采取其他比較得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但赫魯曉夫卻選擇了一個既有失身份,又傷人尊嚴的方式。

在美蘇首腦會談中,他指著尼克鬆吼叫著:“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的屎!沒有什麼東西比那玩意兒更臭了!”

在這種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場合,尼克鬆當然也不會示弱,他知道赫魯曉夫年輕時曾當過豬倌,就慢條斯理、一字一句地說:“恐怕主席先生說錯了,還有一樣東西比馬糞更臭,那就是豬糞。”

赫魯曉夫不禁一時語塞,盡管他是一個很有自製力的領導人,也不免羞得滿臉通紅。

在人際交往中,隻要維持住雙方的麵子,則一切爭端都有回旋餘地。一旦撕破麵皮,就極可能轉入火星四濺、雙方都無力控製的局麵。為了自己的麵子,不給別人留餘地,絕對是在做蠢事。

時時想到保留他人的麵子,這是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有人考慮到這個問題。許多人常常喜歡擺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嚇,在眾人麵前指責別人,卻沒有考慮到是否傷了別人的自尊心。其實,隻要多考慮幾分鍾,講幾句關心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就可以緩和許多不愉快的場麵。

古人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所謂“失節事大”,其實是麵子事大。這種觀念也許很陳腐,但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卻很多。如果你不想招致別人的仇視、怨恨的話,一定要給別人一個“台階”下,切勿傷人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