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九段
2003年,由於江蘇古籍社資源重組,老C與其他四名同事被分流到了江蘇科技出版社。此前,老C已做了十多年編輯,各種難度的稿件都經手過,算是編輯老手了。原以為在科技社做編輯,應該是熟門熟路,何況老C原來就是學自然科學的。但到崗後老C才發現,科技社的工作情況與原先的古籍社完全不同。以前所有的活都是單位安排好的,隻管埋頭苦幹就行了。蘇科社則基本上是靠編輯自己完成策劃組稿。簡單地說,在古籍社是計劃經濟模式,而科技社則更多市場經濟的成分。老C不隻是調換了個行當,更是調換了個工作模式。讓這個做慣了計劃經濟的人去搞市場書,也真夠難為他了。一時間真不知工作從哪裏下手。放眼望去,整個市場哪裏還有插足的空間啊,無論什麼題材都被人早就占上了,而且不是一個兩個,滿滿當當的。麵對這種情況,資深編輯老C也難免抓瞎了。
好在科技社是個相當和諧的團隊,各級領導及身邊的同事也都在為老C能早日勝任工作而明裏暗裏地出力幫襯著。或提供選題、或提供作者、或提供經驗,並不厭其煩地解答讓老C編輯過程中遇到的專業性問題,為使老C盡快進入狀態創造有利條件。老C自己也利用每一次的選題論證會,學習揣摩搞市場書的門徑,漸漸讓自己的腦筋開了點竅。經過一段時間,老C也搞出了一點能在市場走一走的品種。有一天,一個老C二十多年前的同學來談一個怎樣幫助學習中醫診斷的選題,老C對這個選題並沒有把握。但畢業二十多年來,基本上隻是自己養活自己,對同窗胞澤從無尺寸之功,老C心中時常引以為恨。何不借此機會,彌補掉這一缺憾,即使做虧了也在所不惜。於是乎,為了給同門故舊盡點綿薄之力,老C想學雷鋒了。誰知這一念之仁,立即給老C帶來了好運,市場部的同事對該選題非常認同。事實果如市場部所預期,這本因學雷鋒而接納的《中醫診斷辨證思路解析》,麵市後不久就加印了兩次,並在出版的當年,一下子賣掉了兩個海外版權。這不關老C水平眼力的事,純粹是運氣使然,這個好運應該是蘇科社帶來的。因為好運,老C連續押對了一些選題。曾經一度,在北京開卷上,老C的組織的圖書差不多都上了本社的排行榜,這對於原本不懂市場出版的老C來說是個不小的鼓舞。老C在每日審稿的間隙,瀏覽開卷,心裏喜滋滋的。以前的同事得知老C會搞市場書了,也都豔羨不已。
蘇科社帶來的好運不僅惠及老C的職業,也惠及老C的業餘愛好。在那本“學雷鋒”書出版的當年,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師參考書的主編因知道老C搞過司馬遷研究,約老C寫一篇司馬遷生死觀的文章以幫助教師備課。雖然老C工作繁忙,且這個研究已是陳年舊跡了,但此時老C已是個精明的蘇科人了,豈能眼睜睜讓這個機會從手中溜掉。於是老C打點精神,溫習舊章,殫精竭慮,迸發新思,終於將這個無數專家教授幾十年來非常想寫但從沒寫好的題材寫得頗為出彩。事後,老C發現,不止是成千上萬個使用蘇教版教材的老師,每年備課時都要參考老C這段的文字,蘇教版範圍以外的人教版的教學網站,及無數大大小小的教學及教學以外的網站也轉載了。也差不多從那個時候開始,老C以前掛在網上很有些年頭的一些業餘文字,如雨後春筍般地被網絡上的省級、市級、縣級、校級、年級、班級網站轉載。而這些廣為轉載的篇什,純屬業餘愛好,並沒刻意為什麼行業所寫,沒想到頗受中學語文教學界的關愛,比如蘇教版的網站上就轉載了至少六篇。昔日的同事曾開導老C,其他網站你不方便收錢,江蘇教育你完全可以找他們支付稿費嘛。對此,老C以蘇科人特有的驕傲說:我們江蘇科技出版社的人,不缺這兩個錢,不能為此傷了兩家的和氣。最近,就連大學語文網站也找到老C,要求提供電子稿,以便做鏈接供學生使用。在老C看來,江蘇科技出版社是個神奇的地方,老C在這裏兌現著自己的光榮與夢想,於是,老C在蘇科社忙並快樂著。相信會有很多員工有著與老C類似的感受,大家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蘇科社的明天會更好。
老C者,菜九的信箱號c9d001/c9d002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