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飲食營養與健康(一)(2 / 3)

2.積極運動、鍛煉身體

增加運動量可以部分消耗過多的熱量,減少體內脂肪聚集;運動還可增加肌肉張力,保持肌肉健壯,詞時也可促進體內循環及代謝,維持係統器官的正常生理機能。特別對於並不肥胖或隻有肥胖傾向的人,要把主要力量放在運動鍛煉,以達到真正的健美。

3.切忌亂服減肥藥

減肥藥雖可抑製食欲,減少進食,但可引起失眠、緊張等中樞神經興奮症狀,過多服用還可成癮。因此,一般不宜服用。隻有肥胖者對主動控製飲食難以耐受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在治療開始時短期服用。

4.支持療法

節食減肥一旦發生厭食,一般治療往往很難奏效。應采取積極的支持療法,先用鼻飼管供應營養或用靜脈高營養補液來增加體重,改善全身營養狀況,提高各器官係統的功能,有感染時應及時控製感染,預防產生嚴重的並發症。

三、微量元素與健康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較少,但是它們的作用卻不能忽視。缺乏微量元素會使很多的酶失去或減弱作用,引起蛋白質、激素、維生素的合成和代謝障礙,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組織呼吸、氧化還原過程、造血、成骨、精神及神經功能、智力發育等一係列重要的生命現象,都會發生嚴重影響。微量元素過多,則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怪病”。許多腫瘤和心血管疾病與微量元素的關係也很密切。

鐵:

鐵是無人不知、無處不有的元素。鐵在醫學上的曆史已有2000多年,用來治療血液病也已經有300多年,但真正了解鐵在人體內的代謝秘密及生理功能,還是在應用了放射性同位素和電子顯微鏡以後。

人體之所以能把從呼吸係統來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全靠紅細胞,而紅細胞運送氧就是靠血紅蛋白上的那4個鐵原子。細胞不但把氧帶到全身,又把二氧化碳帶到肺裏,呼出體外,單就這一點,已經可以看到鐵對人體的重要性了。何況鐵還有其他作用。例如缺鐵時,蛋白質及核酸的合成減少,免疫機製受損,致使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等。鐵對於婦女和兒童健康的重要性,早已是眾所周知。

飲食中,瘦肉、肝、魚肉和雞蛋中所含的鐵,較易吸收和利用;植物性食物如菠菜內的鐵含量多但不易吸收;大米、小麥、大豆、玉米中的鐵吸收率低,僅1%~5%。動植物食品混合食用,可提高植物內鐵的吸收率。人奶內的鐵富於生物活性,易於吸收和利用,用牛奶喂養的嬰兒常常缺鐵而發生貧血,此乃目前大力提倡母乳哺育嬰兒的根據之一。

銅:

成年人體內的銅含量約80~200毫克,大部分存在於骨骼、肌肉組織和肝髒內,腦和血液中也含有一部分。胎兒肝髒內的含銅量比成年人高5~10倍。成年人每天需銅量約2~3毫克,3~6歲的兒童約需0.05~0.08毫克/幹克體重。

銅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及臨床意義。缺銅後,可使造血係統受到嚴重的幹擾,鐵的吸收利用與紅細胞的成熟都會發生障礙,體內很多重要的酶的活性減低,並可影響骨骼和腦的發育。此外,微量元素銅對維護人體新陳代謝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對構成心髒和動脈管壁的三種結締組織起重要作用,而且對形成膠原纖維所需的酶和彈性硬蛋白,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膠原纖維能使心肌細胞互相粘合在一起,彈性硬蛋白能使心髒和動脈管壁富有彈性。銅元素缺乏還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可導致冠心病的發生。據報道,缺銅還可產生嬰兒卷發綜合征和白化病。把銅鹽注入孵化的雞蛋裏,孵出的小雞體重顯著增加。

銅過多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一種肝豆狀核變性的疾病,就是體內銅過多所引起的。最近發現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血清銅顯著增加,克山病的發生也與體內多銅有關。各種動物肝髒含銅量較多,水果汁液含銅也很豐富。番茄、青豌豆、馬鈴薯、菠菜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銅。用銅鹽(如硫酸銅)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在治療學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鋅:

人體中的含鋅量在1.5克左右。正常情況下,每天從食物中吸收10~15毫克左右,排泄量也大致相仿。據發現,以穀類為主食的國家,缺鋅的現象相當普遍,即使在歐美工業化國家的人群中,缺鋅也相當多見。

鋅是體內碳酸酐酶的組成部分,此酶對組織呼吸及氧的代謝功能可與血紅蛋白媲美。人體中有59種酶與鋅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可直接影響蛋白質合成的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動物的眼球中,含鋅濃度高達1.4%~9%,如果缺鋅,輕者視力減退,重者造成失明。因為視網膜是固定在脈絡膜上的,而正是鋅,在起這種固定作用。據報道,有一種腸源性肢體皮炎和中東各國家所謂的“伊朗鄉村病”,就是缺鋅引起的。另外,還發現,血吸蟲、鉤蟲、瘧疾引起的侏儒症、妊娠中毒症、男性先天性不育、創傷及手術刀口愈合延緩、間歇性跛行等,都與缺鋅有關。

食物中以牡蠣的含鋅量最高,此外在動物肝髒、胰髒、肉類、酵母、豆類、可可及麩皮中,也含有大量的鋅,是鋅的良好的食物來源。

缺鋅對健康的危害,已有定論。然而,盲目補鋅也有害。人體內的微量元素,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人體中高鋅狀態,會減弱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補鋅過多可減少維生素C的含量和體內血液、腎髒、肝髒內的含鐵量。同時大量的鋅離子,可抑製鐵的利用,導致人體發生缺鐵性貧血。高鋅可導致鋅/銅比值增大,使體內膽固醇代謝紊亂,產生髙膽固醇血症,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此外,高鋅可誘發某些癌症。為了避免高鋅狀態的危害,切勿補鋅。

硒:

硒是在1957年被發現的一種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是一種排毒防癌防病的不可缺少的有益元素。

科學家認為,硒是組成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成分之一,在生物氧化、氨基酸轉運,排除毒物、保護血紅蛋白、防止細麅膜損害及機體代謝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催化細胞內有毒過氧化物的分解,使其成為無害的羥基化物,它還能防止過氧化物對細胞膜脂質的過氧化破壞,保護細胞膜、肝髒等的體膜及溶酶體膜免遭損傷。在生命過程中擔當“反侵略”,“反滲透”的重任,保護人體健康。此外,硒還能對抗汴多有毒物質、有害元索的毒害,使人體免遭危害。例如,硒與金屬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在生物體內同金屬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質複合物,使進入人體的有害金屬迅速排泄,並能降低汞、鉛、鎘、鉈及致癌物質黃曲黴素B1,苯並芘、亞硝胺等的毒性和致癌作用,激發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產生,增強人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日本在普查時發現,攝取硒量不足者,多發癌症、肝病、動脈硬化、心肌梗塞、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壓及精神障礙等疾病。目前專家們普遍認為,硒對克山病、心血管病、癌症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要獲得較多的硒並不難,隻要在食物搭配上加以注意即可辦到,大蒜、薺菜、洋蔥、蘑菇、南瓜、海產品、動物肝、蜂蜜、小米、雞蛋、豆製品等都含有較多的硒。經常食用這些食品,對維護健康、抗癌防病有積極作用。

鈷:

人體內共含鈷1.1毫克左右,分布於肌肉、骨骼及其他軟組織中。動物肝髒、魚、肉等,都是鈷的良好來源。

鈷有刺激造血的作用,為維生素B12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蛋白質、脂肪、糖類的代謝,對血紅蛋白的合成,都能發揮巨大的影響。可以用來治療貧血、地中海貧血、新生兒貧血、慢性胃病貧血等。放射性60鈷及更優越的86鈷用於治療癌腫及其他惡性腫瘤。

碘:

碘是甲狀腺素的基本成分。甲狀腺素具有重大的生物學作用,關係到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和精神狀態。成年人每天需要量約為100毫克。

缺碘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在我國遠離海岸線的山區,如西南,西北,華北高原及丘陵地區,發病率較高。在食物、食鹽、飲水中加入適量的碘,可防治此病,使發病率顯著降低。嬰幼兒缺碘,輕者會影響智力、身體發育,重者將導致呆小症。

氟:

氟對人類牙齒的健康至關重要。平時飲水中氟的含量大於百萬分之一時,牙齒可出現白色及黃色斑點,釉質受損;飲水中氟含量小於百萬分之零點五時,易於發生齲齒。

人類對氟的需要量約每天0.5毫克,如超過1.5毫克,則有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