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沒有建築工人按照建築師的計劃去建造,那麼再偉大再宏偉的建築也隻能被記在建築師的心裏;如果建築師不把它描繪在圖紙上,這隻能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夢。所有成就事業的人都是夢想家,他們偉大的夢想都很好地結合了自己的能力,並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千萬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或期望,因為它們還沒有實現,還沒有真正來到你的身邊。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要輕言放棄。
但應該如何堅持呢?羅馬不是一天修成的,是一塊磚一塊磚砌成的。而我們的職業生涯也是這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自己的期望。隻有一天天努力,才能獲得期望的報酬。
比如,你希望作一名人事主管,如果你有全部的技能或經驗,那麼祝賀你了。否則,你不能隻想當人事主管,而放棄手邊的工作。你努力積累經驗,誠實務實,經過多次職業轉換,相信你一定能如願以償的。在擇業時,期待源於自身的能力與客觀現實。
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我們的期待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隻有切合實際的職業期望值才能給人以力量。如果一個人總是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期待,最後隻能成為一個夢想家,一個真正的失業者。
德雷科·鮑克建議做夢娶美人的年青人,理想與現實是有一定差距的,別盡想好事,客觀務實才是使你走向期望職位的惟一保證。
減少擇業的賭博性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給自己究竟能幹什麼予以準確的定位,做到力所能及,從而使求職擇業的賭博程度減少到最低。如果力所不及,不但不能成事,反而敗事。正如青年人在選擇伴侶時一樣,如果總想尋找一位完美無暇的女孩子,他隻能是妄想好事。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
“該幹什麼”和“不該幹什麼”,是你對自己究竟有哪方麵強項的慎重考慮!如果你已經到了18歲,或者正要轉換工作,那麼你可能要作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將深深改變你的一生,影響你的幸福、收入和健康,這個決定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毀滅你。那麼,這個重大決定是什麼?即你將如何謀生。也就是說,你準備幹什麼,是做一名農夫、郵差、化學家、森林管理員、速記員、獸醫、大學教授,還是去擺一個攤子?
對有些人來說,擇業通常和賭博一樣。賭徒一直夢想著贏取最大一單賭注;而求職者總在想著找到一份既能符合個人興趣愛好又能愉快適意的工作。正如小男孩在選擇如何度一個假期一樣,惟一不同的是,他以他假期的光陰作為賭注。盡管在求職擇業中,很難有確切的分析,總有一些賭博的性質在內。但是,求職中的你該如何減少這份賭博性呢?
如果可能的話,應盡量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輪胎製造商古裏奇公司的董事長大衛·古裏奇,在談到成大事者的第一要件是什麼時,他回答:“喜歡你的工作。如果你喜歡你所從事的工作,你工作的時間也許很長,但卻絲毫不覺得是在工作,反倒像是遊戲。”
愛迪生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個未曾進過學校的報童,後來卻使美國的工業革命完全改觀。愛迪生幾乎每天在他的實驗室裏辛苦工作18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
“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所以他會取得重大成功!
哈佛大學的職業顧問查理也說過類似的話:“每個從事他所無限熱愛的工作的人,都能成為成大事者。”
也許你會說:“剛入社會,我對工作都沒有一點概念,怎麼能夠對工作產生熱愛呢?”還有的人說:“我期待著作一名人事主管,但現在卻作一個科員,如此大的差距,怎麼能讓我安下心來幹好工作呢?”
艾得娜·卡爾夫人曾為杜邦公司雇傭過數千名員工,現為美國家庭產品公司的公共關係副總經理,她說:“我認為,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就是那麼多的人從來沒有發現他們真正想做些什麼。我認為,一個人如果隻從他的工作中獲得薪水,而別無其他,那真是最可憐的人!”
卡爾夫人還舉例說:“有一些大學畢業生跑到我那兒說:‘我獲得了達茅斯大學的文學士學位或是康萊爾大學的碩士學位,你公司裏有沒有適合我的職位?’他們甚至不曉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也不知道希望做些什麼。因此,難怪有那麼多人在開始時野心勃勃、充滿玫瑰般的美夢,但到了40多歲以後,卻一事無成,痛苦沮喪,甚至精神崩潰。”
事實上,選擇正確的工作,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瓊斯霍金斯醫院的雷蒙大夫與幾家保險公司聯合作了一項調查,研究使人長壽的因素,他把“合適的工作”排在第一位。這正好符合了蘇格蘭哲學家卡萊爾的名言:“祝福那些找到他們心愛的工作之人,他們已無須祈求其他的幸福了。”
卡耐基在和索可尼石油公司的人事經理、《求職的六大方法》一書作者保羅·波恩頓暢談了一晚上。卡耐基問他:“今日的年輕人求職時,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