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職業的滿足(1)(3 / 3)

“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想幹些什麼,”他說,“這真叫人萬分驚駭,一個人花在選購一件穿幾年就會破損的衣服上的心思,竟比選擇一件關係將來命運的工作要多得多——而他將來的全部幸福和安寧全都建立在這件工作上了。”

麵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你該怎麼辦呢?你應如何解決成大事這一難題?你可以通過向職業顧問來尋求幫助。也許他們可以幫助你,也許將會損害你——這全靠你所找的那位顧問的能力和個性了。

當然,隻能讓職業顧問提供建議,不能讓他們成為你職業生涯的規劃者。職業的規劃與決定還是由你自已決定。記住,這些輔導員並非絕對可靠;他們之間經常無法彼此同意;他們有時也犯下荒謬的錯誤。例如,一個職業輔導員曾經建議一位學生作一位作家,僅僅就是因為她的詞彙很廣。多荒謬可笑!事情並不那樣簡單,好作品是將你的思想和感情傳給你的讀者——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不僅需要豐富的詞彙,更需要思想、經驗、說服力和熱情。

建議這位有豐富詞彙的女孩子當作家的這位職業輔導員,實際上隻完成了一件事:他把一位極佳的速記員改變成一位沮喪的準作家。

想說明的一點是,職業顧問專家——即使是你和我,也並非絕對可靠。你也許該多找幾個輔導員,然後憑普通常識判斷他們的意見。

你也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在這裏提一些令人擔心的話題呢?但如果你了解菲爾·強森的經曆,便不會如此了。菲爾·強森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兒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但菲爾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懶懶散散的,提不起精神,隻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則一概不管。有時候,他幹脆“缺席”了。他父親十分傷心,認為養了一個沒有野心而不求上進的兒子,使他在他的員工麵前丟臉。

有一天,菲爾告訴他父親,他希望做個機械工人——到一家機械廠工作。什麼?一切又從頭開始?這位老人十分驚訝。不過,菲爾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他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工作,他從事比洗衣店更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時間更長。但他竟然快樂得在工作中吹起口哨來。他選修工程學,研究引擎,裝置機械。而當他在1944年去世時,已是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並且製造出“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世界大戰。如果他當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是在他父親死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會把整個洗衣店毀了——破產,一無所得。

有些人之所以不能盡心盡職地幹工作,就在於他們開始選擇職業時沒能衡量好自已,以至於養成“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的陋習。

撕掉自己貼上的“職業標簽”

所謂擇業期望值,是指一個人要獲得的職業崗位對其在特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滿足程度。比如,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如何,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怎樣,能否受到尊重和器重,能力特長和抱負能否得以施展,等等。

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希望能獲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滿足自己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需求的職業。必須看到,這種期望變為現實,可能要受到自身條件、主客觀因素的製約。

一個人的擇業目標能否實現,除了個人素質、專業、社會需求、機遇等條件外,主要決定於自己對擇業期望值高低的選擇。所以,當求職者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擇業目標之後,如何把握你擇業期望值,就成為關係你的擇業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性問題。如果把握不好,就難免走入擇業的誤區。

正確地把握擇業的期望值,必須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幾種不良心態的誤導:

一是圖虛榮的思想。由於虛榮心作怪,一些求職者在選擇職業時,不顧客觀條件的限製,一心隻想找一份讓別人羨慕的職業。至於自己能否勝任,是否適合自己,能不能有所發展,一概不考慮,其結果要麼因超越現實而無法實現,要麼在工作崗位上因無法施展才幹而業績平平。

二是圖享受思想。優越的待遇和條件往往對求職者最具誘惑力,但也是最容易使求職者擇業失敗的誤區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種職業的社會聲望,越來越多地與經濟收入狀況聯係在一起。客觀地講,一些求職者希望有一個較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這種職業期望不能說是錯的,問題是有部分求職者對這類企業的職業活動特點知之甚少,而對其收入和生活條件期望過高,這就意味著即使他們能如願以償得到這份職業,但如何進入職業角色,實現自己的抱負,還在未知之列,甚至有部分求職者隻重金錢,圖實惠,隻要生活條件好,不惜放棄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這種擇業心態不僅對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而且不利於個人職業生涯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