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鏖戰東北(十七)求收藏!(1 / 2)

獨十二旅635團前沿陣地炮聲隆隆,硝煙四起。被氣浪崩到防炮洞內的泥土,嗆得各個士兵咳嗽不止。有忍不住的已把防毒麵具戴上了,豈不知這樣更加呼吸困難,於是眾人又把那鬼臉似得東西摘下放入護套內。

不知過了多久,隻覺得炮聲越來越稀疏,驟然,聽到外麵傳來集合哨聲,雖然被震得聽力受損的耳朵聽不太準,但眾士兵還是抓起遼十三年式步槍衝了出去。

因前期購買的先進武器已沒有多少,所以現今東北軍部隊所用的還是過去奉天軍火所造得奉軍標配武器,雖性能差一些,卻也聊勝於無。

雙方的指揮官都在看著那條鬼子散兵線,這第一攻擊波上去的兩千鬼子,隻是起試探作用的炮灰。是用來試出支那軍火力配備的強弱的工具。隻見日軍每人間距有五米左右,前後呈四排之序向北貓腰前進。

離中國軍陣地還有五百米時,日軍開始邊射擊邊行進,而東北軍陣地上沒有絲毫動靜。三百米時,擲彈手開始組裝擲彈筒。二百米時,手持步槍的鬼子步兵開始衝鋒,機槍手火力增援已備好。一百米時,第一批手榴彈通過擲彈手已射向青色戰壕,目的是標定諸元。

就在鬼子們離戰壕還有三十多米的時候,一支支要命的槍口突然探出陣地,然後爆竹樣的槍聲成為鬼子的噩夢。為了彌補東北軍的射擊準頭,隻好冒險把鬼子放進了打,不同他們進行遠程互射,這樣可以多保存一些有生力量。

林仙之看到那道黃浪馬上就要衝入支那戰壕,但隨著陣陣排槍聲又像退潮一樣被湧了回來,感覺刺激過後的一陣失落。在支那軍的頑強抵抗下,第一批皇軍留下近五百多具屍體,帶著四百多名傷兵又回到了出發地。

沒過多久,鬼子的炮彈又落下了,經曆過一次炮擊的士兵已不害怕這種炸響了。外麵炮聲隆隆,洞內笑聲陣陣。老兵油子們講些小壞笑話,引著新兵蛋子流著口水,孝敬著香煙,還順帶拍著老兵的馬屁。

外號“老花驢子”的通遼籍老兵紀大發,今年快到四十三歲了,他是老奉係,從張作霖活著時就在東北軍當兵。現在這獨十二旅的士兵裏,數他資曆最老,原來和他一起入伍的,要不死了,要不提上去了,隻有他坐的穩穩當當,還是個大頭兵。

他這個人的特點就是好嫖,從他駐防錦州後,發下來的餉錢,除了抽煙喝酒的,餘下全部進了老鴇子的腰包。原來一起參軍的夥計本來也想提攜他一下,可就因為這個毛病,讓眾人對他敬而遠之。

這時他蹲在防炮洞裏麵,嘴裏抽著新兵孝敬的香煙,眯縫著小眼,邊說著那些花花事,邊回味當時的妙處。看著幾個新兵蛋子嘴角的口水,他不禁得意洋洋。

更加賣力的描述起他與什麼秋紅、翠鳳、鳴鸞的風流床事,吹噓著那大如發麵饅頭般的奶子,緊繃如充氣枕頭的屁股,那上下悸動的滋味,說著說著禁不住怪笑起來。

又想到團裏新發下的獎勵條例,打死一個普通鬼子獎大洋兩元,一個少佐可獲利十元,官越大得到的越多。頓時他的食指一陣大動,下決心一定多打死幾個東洋兵,這兩塊大洋就可以在下級窯姐那裏玩一天了,要是打死十個……?

別看他人品不咋得,但自己的槍法可是在團裏數得著的。正想到這,外麵的哨聲再次想起,盯著眼前亂飛的大洋,紀大發一躍而起,衝出了洞口。

今天刮得是北風,眾人剛上趴上戰壕,就覺得不太對,因為沒看到鬼子兵進攻的身影。此時有眼尖的回頭一看,立時大叫到:“快戴上防毒麵具!鬼子打得是毒氣彈!”

眾軍回頭一瞅,遍地的黃煙正朝著戰壕急速漂來。留下觀察哨,剛跑上來的眾軍人又回到了防炮洞裏,因為不知道鬼子還打不打炮,所以回去安全一些。

因為芥子氣比空氣重,所以它是貼著地麵漂行,不一會戰壕裏就布滿了這種氣體,再一看東北軍士兵,全身都已包上了雨衣,手上也戴上了皮護手,真是武裝到了牙齒。

大約又過了一個鍾頭,毒氣已稀釋得看不到了,“老花驢子”摘下防毒麵具嗅了下,感覺不到異味後,讓大家全都摘下這橡膠做成的東西。出了洞口剛布好位置的眾人,就看到前麵不遠處,一排日軍散步似得上來了。

鬼子知道東北軍的裝備低劣,以為他們沒有防毒設備,正好今天的北風風速正好,不快不慢,把毒氣的威力可發揮到最大,所以他們覺得現在支那人的陣地上,已沒有活人,至少沒有還能開槍戰鬥的士兵。

人說大意害死人啊,東北軍沒有,不等於王真元沒有。王總參知道鬼子喜歡放毒,所以早就準備好了幾十萬付防毒麵具,做到人手一個,正是這樣的先見之明,讓這些獨十二旅的戰士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