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具備過硬的素質(1)(1 / 3)

怎樣把握機會

正確選擇機會無疑是人生中一大難題,而這一問題卻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懂得如何選擇機會,才能成為捕捉機會的高手。

在談論如何正確抓住機會之前,還是讓我們先來看一個頗有意思的故事: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為生,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於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是可供家人幾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個樵夫眼尖,看到山麓有著一大捆布,走進一看,竟然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所背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經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才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另一位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能自己背起麻布,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之後,背麻布的樵夫看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走進一看,竟然是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和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反倒勸同伴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能自己挑著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樵夫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起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透濕。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一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子的同伴一起回家去了。

麵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不同的選擇方式。有人會單純地接受;有人保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人則頑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迥異有趣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在起初未必能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它的雄厚潛力,在起初之際抉擇的正確與否,往往便決定了成功和失敗的分野。

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動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審視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給予調整,千萬不能象背棉花的樵夫一般,隻憑一套哲學,便欲強渡人生所有的關卡。

時刻留意自己所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違背。追求成功,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而來遷就成功法則。隻需要你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改,使之切合成功者的經驗和建議,即可走出成功的輕鬆之道。

再次提醒你,放棄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去做正確的選擇,每一次正確無誤的選擇都將指引你永遠走在通往成功新境的坦途上。

沒有機會的時候,人們期望機會,可是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或幾個機會同時出現在自己麵前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就成為能否抓住最佳機會的關鍵所在。因此,懂得選擇和放棄機會也是抓住機會的一種。

有些人認為,機會到來了,馬上行動,抓在自己手中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是不明智的。因為機會有真假之分,有優劣之別。我們的任務是對機會做出鑒別,並準確的抓住最佳機會。因此,充分權衡和認真選擇是不能忽視的環節。

一次正確的選擇涉及方方麵麵,這不僅是一個方法問題,而且還包含了思想道德、社會責任感、個人能力等多方麵因素的考慮,我們隻有經過綜合運籌,分析利弊,全麵衡量,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退也是一種機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走向機會的道路上,有時需要邁開步伐前進,但有時也需要我們退守。

機會意味著進取、擴充、膨脹,機會的方向似乎總是向上、向前和向外。總之,機會容易給人錯覺,以為不斷擴展,勇往直前才是機會。其實,在適當時候退一下、停一下,暫時變方向為向後、向下或向內,也未嚐不是一種機會。

退,要成為機會,是“以退為進”的退。退是為了進,因為前麵無路,沒有了機會,隻能退一下,另找路途,或繞個圈子繼續前進。

在軍事上,退是一種戰術,通常是詐敗退卻,令敵人驕縱輕敵,陷入預設的陷阱之中。退也是一種戰略,己方的軍事力不足以和對方抗衡,就避開對方的鋒芒,采取忍讓的政策,爭取機會去壯大實力,等待時機再和對方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