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開發你的潛能(4)(2 / 3)

有些人之所以不能盡心盡職地幹工作,就在於他們開始選擇職業時沒能衡量好自己,以至於養成“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的陋習。

不可拘泥於一份工作

所謂擇業期望值,是指一個人要獲得的職業崗位對其在特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滿足程度。比如,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如何,工作環境、工作條件怎樣,能否受到尊重和器重,能力特長和抱負能否得以施展,等等。

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希望能獲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滿足自己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需求的職業。必須看到,這種期望變為現實,可能要受到自身條件、主客觀因素的製約。

一個人的擇業目標能否實現,除了個人素質、專業、社會需求、機遇等條件外,主要決定於自己對擇業期望值高低的選擇。所以,當求職者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擇業目標之後,如何把握你擇業期望值,就成為關係你的擇業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性問題。如果把握不好,就難免走入擇業的誤區。

正確地把握擇業的期望值,必須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幾種不良心態的誤導:

一是圖虛榮的思想。由於虛榮心作怪,一些求職者在選擇職業時,不顧客觀條件的限製,一心隻想找一份讓別人羨慕的職業。至於自己能否勝任,是否適合自己,能不能有所發展,一概不考慮,其結果要麼因超越現實而無法實現,要麼在工作崗位上因無法施展才幹而業績平平。

二是圖享受思想。優越的待遇和條件往往對求職者最具誘惑力,但也是最容易使求職者擇業失敗的誤區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種職業的社會聲望,越來越多地與經濟收入狀況聯係在一起。

客觀地講,一些求職者希望有一個較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這種職業期望不能說是錯的,問題是有部分求職者對這類企業的職業活動特點知之甚少,而對其收入和生活條件期望過高,這就意味著即使他們能如願以償得到這份職業,但如何進入職業角色,實現自己的抱負,還在未知之列,甚至有部分求職者隻重金錢,圖實惠,隻要生活條件好,不惜放棄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這種擇業心態不僅對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而且不利於個人職業生涯的健康發展。

三是圖安逸的思想。害怕艱苦,隻想享受愉快適意。

這也是導致部分求取者擇業出現偏差的重要原因。有幾分耕耘,便有幾分收獲。人生猶如一個競技場,想不付出艱苦的勞動,便無法得到社會的承認。事實上,即使在環境較好的職業崗位上,隻圖安逸、享受也是不行的,因為任何一個企業的良好的生活條件,都來自於企業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企業良好經濟效益則來自全體員工的勤奮工作和開拓進取,圖安逸享受顯然是行不通的。

把握職業的期望值,在方法上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防止偏離自己的擇業目標。擇業目標的確定要從自身素質和社會需要來考慮。求職者在確立自己的擇業期望值的過程中,如果偏離自己的職業興趣、專業特長和實際能力去選擇,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從而偏離自己的擇業目標。還有求職者明明在某一方麵素質不太好,卻要選那些對這方麵素質要求較高的單位或崗位;也有的求職者明明在某一方麵素質較好,卻輕易地放棄了對有可能發揮自己這方麵因素的單位或崗位的選擇,這不僅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和成長,而且對社會和企業也是不利的。

二是防止期望值過高。有的求職者在擇業過程中,不顧自身條件的限製,眼睛死盯著“大西瓜”。實踐證明,擇業期望值過高最容易使人陷入兩種困境:一種是由於期望值超出現實太多而使你在擇業時屢屢失敗;再一種是即使你僥幸獲勝,也會因自身能力不及、工作無法勝任而處於被動的困難之中。

三是不要期望你必定能找到過去曾幹過的那種或那一類工作。如果你喜歡你的前一份工作,你會想:“我希望能找到與我原來的工作相同的那種工作,最好工作名稱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