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專注於成功的目標(1)(3 / 3)

“以後發生的一連串的事情又進一步證實了我的心思根本就沒有放在工作上。有一次,我竟然忘了參加公司的一個重要的主管會議。我手下的職員也發現我在估算貨物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並且毫不留情地詳細報告給了總經理,讓我狠狠地被訓了一頓。”

“對於當時我所處的境地及我的精神狀態,我是驚訝萬分,這是前所未有的。於是我向公司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希望借這個機會把事情的前前後後仔細地想一想。我住進了建在偏僻山區的度假別墅,在那裏深刻地反省了好幾天,這幾天也讓我更加深信自己確實得了健忘症。”

“我失去了往日‘專注’於工作的力量,我的身神行動變得毫無目的。而我的這種做事漫不經心,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也完全是由於我的思想並未完全放在工作上的緣故。我已確診了症結所在,然後就是尋求解決之道。我需要培養出一套全新的工作習慣,我打算要達到這個目標。”

“我在紙上寫下了工作同程安排。首先,處理早上的信件,接著,填寫表格,召集部屬開會,處理各項工作。力求每項工作都安排得有條不紊。最後把辦公桌收拾幹淨,離開辦公室。那麼,我該樣培養這些習慣呢?當然是重複這些工作。可是這些工作我每天都在做,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過幾千次了呀?‘是的,可是,你並未專心從事這些工作。’我回答自己說。”

“假期滿後,我回去上班,並且馬上按計劃來實施。每一天,我都滿懷熱忱地去從事同樣的工作,而且盡可能地在每天同一時間內進行同樣的工作。當我發現我的思想又溜號了,就馬上警醒自己,把它拉回來。”

“這種由意誌力產生的力量不斷推動我在培養習慣方麵獲得更大的進步。漸漸地,我發現,雖然我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但卻感到很愉快。這時,我知道我恢複過來了,我又有了精力與自信,我戰勝了‘健忘症’。”

其實,“專心”本身並沒有任何神奇的,隻是控製住意力而已。

拿破侖·希爾對這一點深信了疑,一個人一旦集中注意力,就能撐控自己的思想,使它能接受空中的所有思想波。這樣,整個世界都將是一本公開的書籍,任你隨心所欲地翻閱,擇其善者而從之。

專注是成功的基石

事實上,隻要我們能夠找到值得專心的對象在任何環境下都夠泰然自若的。哪怕情形極為反常。

在芝加哥,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曾經有一次聚會,一大群人正圍著一對看熱鬧的老夫婦。這對老夫婦穿著打扮非常怪異,他們穿著幾十年前的晚會禮服。

他們的一切行為,都被這群好奇的群眾所評頭論足。

然而他們好象一點也沒有覺察出自己已成為聚會的焦點。他們隻注意街上的喧嚷、月光、窗內陳設的貨品、擁擠的人群等等。他們被街市的繁華所吸引,好象已進人了忘我的境界。他們行為舉止所散發出的鄉土氣息越來越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變成人們議論紛紛的對象。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很敏感,總認為別人的目光都在投向自己。然而事實並非這樣。每當我們戴頂新帽子或穿一件新衣時,總以為眾人都在注目了。實際上這完全是自己的臆想,自己的主觀感覺。自己怎麼會知道別人的想法呢!或許別人也正和我們一樣正受到別人的注目呢!即使是人家真注意我們,那大概也是由於我們的自我感覺使我們表現出了一種可笑的態度,而非衣服。所以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一理論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情形。如果你十分專心於你的工作,你將會全神貫注地投人。別人也不能讓你感覺不安,因為你的心思都在工作上,根本感覺不到其他人的存在。假如有人看你工作使你感覺不安,那可能因為你工作做得還不夠令自己滿意,解求的方法就是專心去做得更好些,而不要勉強克製自己的不安。如果你知道自己做得很不錯,大家看你時,你便不會感覺不安,反而希望來看的人多一些,以滿足那小小的虛榮,你不安是由於你怕工作做得很糟糕,怕出錯,怕出醜,怕其他人看出你隱蔽的思想,這樣會引起你的臉紅手顫、聲音發抖,從而工作會做得更糟,工作更糟自然就會傷及自尊與信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很難擺脫。

有一次,一群中學生想戲弄一個女孩子,他們知道她非常敏感,於是,當她在一個禮堂彈鋼琴時,他們就故意坐在使她可以看到他們的一邊,並且專注地注視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