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抓住機會贏取成功(1)(3 / 3)

以密西西比河的北奧爾巴港為起點,橫越得克薩斯州,經墨西哥邊界城市埃爾帕索到達洛杉磯,再從這裏進入舊金山的南太平洋鐵路;

由堪薩斯州溯阿肯色河,再越過科羅拉多河到達聖地亞哥的聖大菲。

然而,麵對複雜的重建設工作,美國政府感到壓力不小,遠非上述那樣簡單。

人們向當局提出了縱橫交錯的各種相連的鐵路建設的申請,形表色色,竟達數十條之多。

但無論如何,美洲大陸鐵路革命的時代已經來臨。

卡內基正是預見到了這一鐵路革命到來的這一大好時機。

他非常清楚,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路、火車頭和鋼軌,而鋼鐵則是一本萬利的。

基於鋼鐵業的大好形勢,卡內基信心十足他決定向鋼鐵業進軍。

很快在聯合鋼鐵廠裏,就矗立起了一座225米高的熔礦爐,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熔礦爐。

對它的建造,投資者都感到提心吊膽。然而卡內基的努力卻讓投資者的擔心成為了多餘。

他聘請了一些化學專家駐廠,以檢驗買進的礦石、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質,使產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檢測係統化。

當時,大部分的經營者采用的是老一輩的經營管理方式,從原料的購入到產品的賣出,都沒有條理,直到結賬時才能知道盈虧狀況,缺乏科學的管理觀念。

卡內基大力整頓經營方式,貫徹了各層次職責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從而讓聯合鋼鐵公司的生產力水平大為提高。

與此同時,卡內基又購買一係列先進的鋼鐵製造方麵的專利技術,其中包括當時最先進的英國道茲工程師“兄弟鋼鐵製造”技術和“焦炭洗滌還原法”。

他這一做法具有先見之明,不然,卡內基的鋼鐵事業就會在不久的經濟危機中成為犧牲品。1873年,經濟危機不期而至。

時間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各地的鐵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斷,現場施工停止,鐵礦山及煤山相繼歇業,匹茲堡的爐火也不再燃了。

沒有灰心,喪氣他的預見力讓他再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斷言:“隻有在經濟危機的年代,才能以低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並且工資也相應便宜。其他鋼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部企業家也已鳴金收兵。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人是自危的情況下,卡內基卻反常人之道,打算建築一座鋼鐵製造廠。

他走進股東摩根的辦公室,講出了自己的新打算:

“我計劃進行一個百萬元規模的投資,建貝亞默式5噸轉爐兩座,旋轉爐一座,再加上亞門斯式5噸熔爐兩座……”“那麼,工廠的生產能力會如何呢?”摩根問道。“如果1875年4月開始生產,鋼軌,年產量可達到3萬噸,那麼成本大約是每噸69美元……”“現在鋼軌的平均成本大約是每噸110美元,新設備總投資額是100萬美元,這樣第一年的收益就等於成本……”最後,卡內基指出:“實際上,投資鋼鐵製造比股票投資贏利更多。”

終於,股東們同意發行公司債券。

1875年8月6日,卡內基收到了第一份訂單,2000根鋼軌。

熔爐點燃了。

每噸鋼軌的生產勞務費是8.26美元,原料40.86美元,石灰石和燃料費是6.31美元,專利費1.17美元,總成本不過才56.6美元。

雖然開爐時間預定時間稍為落後,且低賺的成本卻著實讓卡內基興奮不已。

再接再厲1881年,卡內基與焦炭大王費裏克達成協議,雙方投資組建了F.C.佛裏克焦炭公司,雙方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內基又以他自己的三家製鐵企業為主體,聯合許多小焦炭公司,創立了卡內基公司。

此時,卡內基兄弟的企業正在向著壟為趨勢邁進,他們的鋼鐵產量已占了全美鋼鐵總產量的1/7。

到1890年,卡內基兄弟吞並了狄克仙鋼鐵公司之後,一舉將資金增到2500萬美元,公司名稱也變為卡內基鋼鐵公司。不久,又更名為US鋼鐵企業集團。

從卡內基在鋼鐵製造業上的成功經曆,你一定能明白,他的成功與他善於抓住有利時機是不可分離的。

不用懷疑,你一定能從他的身上大受啟發。

有些人也許會把他的成功歸為運氣使然,認為如果有了好運氣,自己會做得更好。但是,不論你把這種抓住機會叫做運氣也好,或是將這一切都視為命運使然亦吧,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當運氣來了時,你的聰明與智慧就應該很好地利用你的好運氣。

因為從這個意義上講,運氣實際上也就是抓住機會的同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