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論壇
作者:單仁平
大學去行政化已是輿論場相當普遍的呼聲。豈止大學,中國很多事業單位包括企業大概都應去行政化,取消負責人的行政級別。這涉及非常深刻的行政體製改革,但中國一定會在這個方向上邁出步子。
據媒體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薑耀東的提案就是專談高校去行政化的。這個方向挺不錯。但媒體報道出的那幾點內容,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地方超出了之前輿論對大學行政化的那些批評。隻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某種程度上,中國隻有一所大學,就是教育部大學,我們都是分院。”
這句話深受互聯網輿論場的歡迎,它很形象,能幫人解氣,顯示了薑副校長敢說話的勇氣。不得不說,勇氣總是需要的,但兩會上的勇氣,不應與互聯網上的看齊,而應表現出更高的質量。兩會代表委員的勇氣應是擔當,而不是表演。
一位大學副校長向媒體明證中國的大學已經“沒辦法辦下去了”,所有大學就像是“分院”,社會需要有心胸來包容這位副校長說話的鮮明個性。大學去行政化確實應當做,但中國大學在有這些問題的同時,大概並不像這位副校長所說的如此差勁。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批人才都是這些“分院”培養的,它們再差也不應受到這個比喻的羞辱。
全盤否定中國的大學,說它們比舊中國的大學差遠了,這是當前相當流行的一種調子。薑副校長的話被這麼突出地推到互聯網輿論場的顯眼位置,就是有些媒體為了印證這種調子的準確無誤。因此,我們不知道薑副校長的話是否被相關媒體斷章取義了,因為那樣幹的確是一些媒體喜歡並擅長做的。
兩會代表委員應當說真話,敢說話,但人們不會願意兩會變成現實中的“互聯網”,也流行起發牢騷、誇張、表演,代表委員們說什麼都惦記會場外的媒體受眾怎麼反應。人們更希望代表委員們專注會議本身,給中國全麵深化改革找出網絡大V們沒本事看到的問題,提出有可行性的改進策略。
兩會一怕代表委員什麼都不說,“隻會舉手”,二怕“雷人提案”或“雷人語言”太多,搞成“泄憤派對”。兩會是中國民主建設的主陣地之一,我們希望代表委員們的水平的確高出一籌,我們在互聯網上經常能看到聽到的東西,在兩會的舞台上得到升華的呈現。
媒體應當客觀報道兩會,避免把代表委員的發言刻意“雷人化”。我們珍愛民主,那麼就讓民主麵對尖銳問題時做一個睿智的解決者,而別是一個誇誇其談的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