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理會譴責昆明嚴重暴恐案(1 / 2)

連續奮戰四十餘小時,公安部宣布成功破案

要聞

作者:邱永崢 吳雲 孫微 青木 柳玉鵬

聯合國安理會2日通過一項聲明,“最強烈譴責”3月1日發生在中國雲南昆明火車站的恐怖襲擊事件。安理會用“毫不含糊”的聲音對中國的反恐表達了支持。3日,中國成功破獲這起嚴重暴恐襲擊案,更多細節被披露,現場發現的“東突”恐怖勢力旗幟等都表明,這起案件不僅僅是“中國政府定性的恐怖襲擊”,而是按照任何國際標準都確定無疑的恐怖活動。但在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中,“持刀攻擊”才是“客觀的事實描述”,這些媒體即使使用恐怖分子一詞,也要打上引號。“德國之聲”的評論甚至迫不及待地發出警告:“中國政府領導人以及中國人大代表最好能在今年的兩會上想一想,鐵腕政策是不是平息新疆、西藏、內蒙等地少數民族不滿情緒的唯一辦法?”西方的輿論霸權讓他們的聲音顯得很響,但令人不齒的雙重標準正在削弱他們的影響力。台灣《中國時報》質問一個否認“疆獨”搞恐怖活動的學者說:“這不是恐怖攻擊,什麼才是?”

為昆明遇難者默哀

據新華社報道,3月1日晚發生在雲南昆明火車站的嚴重暴力恐怖案,經公安部組織雲南、新疆、鐵路等公安機關和其他政法力量40餘小時的連續奮戰,已於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現已查明,該案是以阿不都熱依木·庫爾班為首的暴力恐怖團夥所為。該團夥共有8人(6男2女),現場被公安機關擊斃4人、擊傷抓獲1人(女),其餘3人已落網。英國廣播公司轉載這一消息時稱,中國有關當局還說,在昆明火車站的殺戮現場還發現了“東突”恐怖勢力旗幟等證據。

《環球時報》記者3日在昆明感受到警方為案件告破付出的努力。在維吾爾族居民相對聚居的昆明大樹營村,《環球時報》記者下午2時左右在一家維吾爾族老板開的餐館吃飯時,十餘名武裝警察進入餐館內,挨個核對就餐者的身份證件。在禮貌地驗證與核實之後,他們迅速地離開。這家餐館老板很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的情景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壓力的。事件發生之前,我的餐館有許多遊客和當地居民,但現在吃飯的人至少減了一半。”這位維吾爾族大叔非常憤怒地說:“隻有不正常的人才會做出那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約一個半小時後,《環球時報》記者在大樹營村一家旅館前遇到20多名正往外走的警察。他們是在核實入住客人的身份證件。本報記者離開大樹營村時,看到一些警用車輛停在大樹營村的出入街巷口,一些大巴車上坐著許多全副武裝的特警。

昆明火車站的安全警備也已升級。較之一天前武警和特警相對固定站崗不同的是,3日的武警和特警組成了聯合巡邏小分隊,每個分隊由8至10人組成,圍著火車站周邊進行巡邏。而火車站廣場周邊的武警和特警人數也不少,便衣也在增加。

哀傷的情緒這兩天籠罩中國。《紐約時報》3日描述說:夜幕降臨,數百人來到昆明火車站,點亮蠟燭,擺上白菊,這種花在中國是哀悼的象征。一名50歲的卡車司機說,“誰會這麼殘忍地殺害無辜民眾,我真的想不出來。”他說話的時候,一群鐵路員工正在收拾遇難者的行李。其中有一些彩色背包,以及通常屬於農民工的塞滿東西的編織袋,還有一輛裝有輔助輪的兒童自行車。

3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開幕式上,與會者為昆明暴恐事件的遇難者默哀一分鍾。

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稱,恐怖分子挾持普通民眾為人質,以殉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真實或想像的受壓迫情緒,他們想衝擊的是在北京舉行的“兩會”,下手的地點是昆明,受害者是平民,這是恐怖主義殘忍、不理性、又不公義的地方。不過,這也是當前中國需要麵對的諸多棘手現實之一,發生在“兩會”前夕的這次恐怖主義襲擊,恰恰凸顯了中國的治理難度與複雜性,也反襯出新成立的國安委之任重道遠,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重要。

安理會聲明言辭“毫不含糊”

美國《紐約時報》3日報道稱,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聲明譴責昆明的恐怖襲擊。這一聲明的言辭“是毫不含糊的”:安理會成員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2014年3月1日在中國昆明火車站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該事件已造成無辜平民多人死亡和受傷。安理會向這起令人發指的恐怖襲擊受害者及其家人以及中國人民和政府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慰問。

《紐約時報》之所以用“毫不含糊”來形容安理會的聲明,是因為西方社會對待發生在昆明的恐怖襲擊立場含糊,一些政府雖然對事件表示譴責,卻不願把事件稱作是恐怖行為,比如美國駐中國大使館中文微博的說法是:“美國譴責這一可怕且毫無意義的在昆明的暴力行為。”一些西方媒體更是在報道標題中用“持刀攻擊”描述事件,不少媒體還給“恐怖分子”這個詞打上引號。有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表示,安理會的聲明將發生在雲南昆明火車站的事件定性為“恐怖事件”,體現了國際社會的正義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