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樂觀主義精神
讓心中的希望之光永不褪色。
有這樣一則古老的寓言: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有一隻漂亮的鳥兒,站在擺動的樹枝上放聲歌唱,樹林裏到處回蕩著它甜美的歌聲。一隻田鼠正在樹底下的草皮裏掘洞,它把鼻子從草皮底下伸出來,大聲喊道:“鳥兒,閉上你的嘴,為什麼要發出這種可怕的聲音?”
這隻歌唱的鳥兒回答說:“哦,先生,我總是忍不住要歌唱。你看,空氣是多麼新鮮;春天是多麼美好;樹葉綠的多麼可愛;陽光是多麼燦爛;世界是多麼可愛;我的心中充滿了甜蜜的歌兒,我無法不歌唱。”
“是嗎?”田鼠睜大眼睛不解地問道,“這個世界美麗可愛嗎?這根本不可能,你完全是胡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在這兒生活了這麼多年,我了解得很清楚。我曾經從各個方向挖掘,我不停地挖啊挖啊,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隻發現了兩樣東西,也就是草根和蚯蚓。再沒有發現過其他東西,真的,沒有任何可愛的東西。”
快活的鳥兒反駁說:“田鼠先生,你自己上來看看吧。從草皮底下爬上來,到陽光中來吧。你上來看看太陽、看看森林,看看這美麗可愛的世界,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要是這樣,你也會忍不住流淚。上來吧,讓我們一起放聲歌唱!”顯然,快活的鳥兒和迷惑的田鼠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實際上,人們對待生活和世界有三種不同的態度,這就是,悲觀主義,社會向善論和樂觀主義。第一種態度認為,世界從整體上來說,是糟糕透頂的。這可能是最不好的一種態度。這也是對我們所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活著是否值得?人生是否有意義?”的消極的回答。悲觀主義哲學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世界的本質就是衝突、無常、衰敗、毀滅。現實生活都隻是幻覺,生活的意義和目的也是幻想。人類的最大的幻覺是認為自己來到人世是為了享受生活。持這種生活態度的人,往往放棄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得過且過,聽任命運的安排與擺布,以各種借口自欺欺人。這樣的人是生活中的懦夫。
第二種態度是持社會向善論的社會改良主義者。這種哲學觀點比悲觀主義大大前進了一步。在承認悲觀主義的大部分觀點的基礎上,社會改良主義者認為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美好,而且生活也在不斷的提高。但總的來說,世界並不是糟糕透頂。現實情況可能不是太好。我們對大自然了解得越多,我們對人生的多重意義看得越透徹,我們就越來越傾向於相信造物主的智慧及人生的深刻意義和目的。這種學說的觀點可以概括為一句家喻戶曉的詩詞:“當迷霧散去的時候,我們應該彼此更加理解。”即使是牙痛,可能也是對人很有好處的。不管怎麼說,在人類生活中,歡樂總是比痛苦多,幸福總是比不幸多。否定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是缺乏理性的。因為在某一方麵我們失去了,在另一方麵我們會得到,我們會獲得滿足。一點不錯,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有意義的,而且,這兩方麵的狀況越來越好。
第三種也就是最後一種人生態度是樂觀主義。這種學說認為,世界已經是非常美好。它指出,不管從哪一方麵來看——人們的身體狀況、社會狀況、道德狀況,都已經非常不錯。樂觀主義者認為,盡管世界上還有邪惡的東西存在,任何事物的發展還是與我們追求完美的理想是和諧一致的,世界上存在著真善美。人們正是通過邪惡去發現和選擇美好的東西的;人們也正是通過遭受痛苦和做出艱苦的努力來達到最高的幸福的。
隻有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才能發現法律、社會統一、團結一致的意義。“世界的公正不是在假想之中,而是在可經驗的事實之中;不是在理想之中,而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有足夠的事實可以說明,生活,正因為它的實在性與潛在性,充滿著希望而又令人振奮,它才有意義。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的樂觀主義態度,正是體現了對生活、對世界的勇敢精神和生命的意義所在。“人們心中的希望體現了永恒。”
就象鳥兒對田鼠說的一樣,我們也可以對那些悲觀主義者說:“出來看看吧,先生。看看這明媚的陽光,看看這可愛的世界,你會感覺到一切都是美好的。”這樣,你就會懂得生活的意義,懂得生活中各種煩惱和痛苦對於人生的意義,你就會懂得眼淚的真正內涵。每一種逆境都蘊含著等量價值的種子。生活中的痛苦經驗、我們所遭受的各種挫折。所付出的代價,幫助我們更好地去感受世界的吸引力和神奇。它使得我們對虛無縹緲的來世作更多的、更深的思考。事實上,懲戒和考驗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隻是在上帝麵前,隻是在離開塵世之後。它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到處存在的。我們知道,自然狀態的鐵礦石是毫無用處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爐,經過冶煉;然後,放入熔爐,進一步提純;再進行錘煉和高溫鍛冶;把它放入一個滾筒模型之中,最後,它就可以製成一隻火爐。假如鐵礦石也有感覺和靈魂的話,毫無疑問,它一定會詛咒這種冶煉及其殘忍性的。然而,正是這種烈火焚燒、反複錘煉的過程,賦予了自然狀態的鐵礦石以價值,使得它有可能變得可貴和有價值。人們常說:“真金不怕火煉”,經過烈火檢驗了的金子更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