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消除不良的習慣(2)(2 / 3)

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當厄運降臨到自己頭上時,不要驚惶失措,而要把它看作是學習、成長的機會;在生活中遇到艱難困苦時,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把它看成是對自己的挑戰、考驗和鍛煉。正是在生活中經曆了各種苦難,人才獲得了在某一方麵的特別的才華或品質,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諦與智慧,才會覺得生命更加可貴,更值得珍惜。在《聖經》中,約伯正是曆經了各種磨難和危險,才培養出超乎常人的忍耐力;保羅正是因為有了坐牢的經曆,才使得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燒得更加熾熱,使他的人生經曆更加豐富。人生的磨難和痛苦是精神的最高境界,經曆了這些過程的人,他們不會再感到悲觀失望,他們心中的希望之光永遠不會褪色。

讓煩惱遠離自己

假設我們正被厄運擊中,也應該把持著“過去已成過去,今後情況一定會變好”的心情。

對於失敗者來說,他們往往把周圍環境當中每件美中不足的事情放在心上,對周圍事情的指責和消極的念頭捆住了他們的手腳,使他們很難再去體驗歡樂。他們認為一切事情都要糟下去,而且不自覺地促使自己造成不愉快的局麵,使他們的預言實現。

失敗者往往被“情緒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他們總想著過去沒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一講話便是從前的災禍、現在的艱難和未來的倒黴。

對於失敗者來說,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滿意的。當他們終於得到了所向往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又不再想要了;如果失去了的話,他們又一定要找回來。他們不斷重複老一套消極泄氣的想法,把不幸和煩惱作為生活的主題。即便在平安無事、一切順利的時候,也習慣於隻琢磨生活當中消極泄氣的事情。他們覺得不幸和氣憤的時間太多。他們總是喜歡喋喋不休地發表消極泄氣的言論。他們說泄氣話,指手畫腳,令人難堪,使別人同他們疏遠起來。

失敗者常常由於似乎難以解決的難題而挫傷情緒,失去活力,陷於失望,無所作為。在遇到麻煩和苦惱的時候,他們往往把精力用在責怪、牢騷和抱怨上。

失敗者說許多帶“不”字的話,例如不能如何、不要如何、不應該如何等等。他們最常用的形容詞是糟糕、討厭、可怕和自私。他們沒完沒了地指責別人為什麼不如何、怎麼沒有如何。

而成功者往往為自己四周的美好事物和自然的奇跡感到歡愉。他們對於鮮花含苞待放、雨後空氣清新之類的小事也欣賞喜愛。

愉快樂觀的態度是成功者關鍵性的品質之一,他們把自己的思想和談吐引導為振奮鼓勁的念頭和看法。成功者體驗得到現實存在的美好事物。他們把過去當成借鑒參考的資料庫,把未來看作充滿無限希望、歡樂和誘人的境界。成功者看重他們所具備的愉快而有價值的條件,想出有創造性的辦法去爭取達到想要達到的其他目標。成功者能夠迅速解決問題,把處境當中的消極方麵縮小到最小程度,並且找出積極的因素來。他們致力於所處的環境中發現求得發展和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