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五:慢病主要危害男人。這一誤解與“慢病主要危害老年人”的誤解是相似的。其實,慢病對男女兩性不會有厚此薄彼的現象。例如,心髒病等疾病對女性和男性的危害程度幾乎同等,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慢病患者中,女性占47%,男性占53%。
誤解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應該先控製傳染病,然後對付慢病。這種誤解首先在於誤認為傳染病不屬於慢病,但實際上慢病包括了相當多的傳染病,如結核、乙肝等。另外,正是由於慢病的發病和病程較長,才需要提前預防。如果不能提前讓公眾預防慢病,最終會造成患者的終身性危害。而要等待傳染病控製之後才對付慢病,則費用更大,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
誤解七:慢病無法預防。這是一種因恐懼而產生的誤解。由於慢病發病是一個相對慢的過程,而且開初症狀並不明顯,等到有明顯症狀,查出來就已經是晚期,如各種癌症。而且,大量晚期癌症的無法挽救和病人的去世,強化了人們對慢病的恐懼,反倒弱化了人們對慢病的警惕。事實證明,隻要預防有力,80%的心髒病、卒中、二型糖尿病和40%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誤解八:慢病的預防與控製費用太貴。這是因為人們患病,尤其是患慢病後治療費用較高帶來的錯誤認識。實際上,如同所有疾病一樣,慢病預防的效果要高於治療,預防的費用隻不過是治療的1/3,而且在慢病上,這一比例會更低。例如,一些預防心髒病並發症的藥物,用較低廉的價錢就可以購買到。而生活方式健康並能活到百歲的人根本就用不著什麼防治疾病的費用。
如何預防慢病?
針對慢病,中國衛生部發布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計劃(2012-2015)》,提出了多項2015年將達到的具體目標。
其中包括: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曉率達50%以上,35歲以上成人血壓和血糖知曉率分別達到70%和5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覆蓋全國50%的縣(市、區),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覆蓋全國10%以上縣(市、區);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煙率降低到25%以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製在12%以內,兒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過8%。
另外,對於慢病的防治也有具體的目標。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40%;管理人群血壓、血糖控製率達到60%;腦卒中發病率上升幅度控製在5%以內,死亡率下降5%;30%的癌症高發地區開展重點癌症早診早治工作;40歲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控製在8%以內;全人群死因監測覆蓋全國90%的縣(市、區),慢病及危險因素監測覆蓋全國50%的縣(市、區),營養狀況監測覆蓋全國15%的縣(市、區)。
能否達到上述慢病防治的目標,關鍵在於有無合理的和易於落實的預防措施。例如,針對目前中國80%家庭人均食鹽和食用油攝入量超標這一生活習慣,需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廣泛宣傳慢病防治知識,寓慢病預防於日常生活之中,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此外,食品生產和加工部門更需要積極開發推廣低鹽、低脂、低糖、低熱量的健康食品,引導生產安全、營養、方便、多樣的農產品;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引導並支持食品加工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推動實施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促進健康食品開發和生產;商務部門倡導和鼓勵食品銷售企業開設健康食品專櫃,引導消費者選擇健康食品;食品企業、集體供餐和餐飲單位組織業務骨幹人員學習掌握合理營養膳食知識並知曉不良飲食危害,逐步推行營養成份標識,提供健康食品和餐飲;教育部門將營養、慢性病和口腔衛生知識納入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內容,監督、管理和保證中小學生校園鍛煉的時間和質量。
不過,防治慢病的主要工作還在於個人。每個人首先要糾正對慢病認識的誤區。例如,有的人認為,自己的祖父常吸煙還活到90歲,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生吸煙,大約抽了3000公斤雪茄,但卻活到95歲,因此沒有必要改變吸煙的生活方式以預防慢病。
但是,這種認識的誤區在於,一般人並沒有丘吉爾所特有的抗病和長壽基因,二是今昔環境並不相同。在遺傳、環境、體質、心態、食物等因素都可以決定一個人健康的情況下,當今惡化的環境已經讓人健康受損,如果還加上人為的吸煙等有害生活方式,就既可能讓人易患慢病,更不可能讓人長壽。
【責任編輯】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