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華
潘師擊敗了文德恩?
文德恩擊敗了皮耶希?
皮耶希擊敗了保時捷?
保時捷擊敗了大眾?
幾年過去了,波瀾壯闊的收購案後,大眾集團走到了千萬級,魏德金的小飯館也開了分店。
“大眾排放門”終於在馬蒂亞斯·穆勒臨危受命大眾集團CEO後稍許降了溫,現在想起來,前一段國內媒體有關大眾集團新管理層和戰略層的人事評論,突然覺得好笑。最初,一些國內媒體大肆炒作什麼“文德恩擊敗皮耶希,留任CEO,走向大眾集團權力頂峰”。緊接著就是各種“拍馬屁”:文德恩和皮耶希都是工程師出身,最為合適成為監事會主席;力挽狂瀾於金融危機,收購戰中逆襲成功;帶領集團提前完成“2018戰略”,管理才能無出其右。如果不了解大眾集團的人真以為文德恩一個人拖著大眾走了一條追趕豐田的捷徑。
之後,一份歐洲保時捷控股(大眾集團最大股東)“提議現任集團CFO潘師接任監事會主席提案”的通過改變了媒體的風向標。這些媒體的大致觀點是:潘師2003年就成為大眾集團CFO,時間上有優勢;在保時捷收購大眾的危急關頭,憑借自己財務方麵的才能發起反收購;擔任保時捷財務總監時行事溫和,與保時捷控股關係拉近。
再之後,便是突發的“大眾排放門”。
這讓我想起了皮耶希出的那本書《汽車和我》(感謝送我這書的那個朋友),這本書剛剛出版的時候,書中皮耶希對文德恩和畢睿德的評價都是很高的,為什麼十幾年過去了,幾個人紛紛反目呢?因為維度發生了變化,不論是大眾汽車還是他們的年齡。
如果你帶著曆史的溫度去思考這些事情,這反而更容易讓人理解。
雖然,我不清楚這十幾年大眾高層都發生了什麼,但每一個節點都不僅僅是一兩個原因。如果我們設想一下,沒有2007年的金融危機,很有可能保時捷“收購祖產”就一帆風順。也許魏德金很有可能不用回家去開飯館,而離開大眾汽車的很有可能就是文德恩,可能接連導致奧迪班子裏的穆勒不會來到保時捷……
但是,曆史哪兒有那麼矯情,反正是穆勒接任CEO,潘師或將接任監事會主席一職,而這一結果絕非某一個人能決定的。從這一點上,這次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站到了一側,因為無論從哪裏說這都是“家事”,一個有能力、懂技術而且行事風格很像皮耶希的外人是不可能成為費迪南德·波爾舍所創事業的接班人的,讓CFO潘師接任皮耶希的職務並非什麼“逆襲”,而是一個龐大汽車帝國長治久安的戰略決議。
好了,說的太多了,讓我回頭看看10月刊的《汽車族》,除了成都車展和上市新車,本月我們還奉上了來自MotorTrend的對比:C63Svs.M3vs.ATS-V和科爾維特Z06vs.GT-RNISMO,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專題報道是關於和蘭博Huracan的30
天蜜月。本月最為重要的選題就是“7座”,在我們這期的特別策劃中,你可以充分感受7座SUV和MPV那種allinone的胸懷。